[发明专利]导管尖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2790.9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9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B·J·奈曼;M·A·谢沃德;C·V·米克劳斯;J·F·马尔奎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A61B5/00;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强;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换能器模块,包括:
载体(26),其包括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和导线区域(32),所述导线区域(32)包括形成于其中的至少一个凹槽(38);以及
阻隔件(42),其从所述载体(26)延伸,并且部分地包围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以促进在制造过程期间保护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38)沿着所述导线区域(32)基本沿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38)促进对准布置到所述载体(26)上的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能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6)包括联接到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上的换能器芯片(12),所述换能器芯片(12)通过互连件(66)来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能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42)从所述载体(26)向上延伸高于所述互连件(66)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42)包括一对相对的侧壁(46)和在所述侧壁(46)之间延伸的端壁(4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各个侧壁(46)包括第一端(50)、第二端(52)以及在所述第一端(50)和所述第二端(52)之间延伸的本体(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50)具有短于所述第二端(52)的高度(h2)的高度(h1)。
9.一种导管尖部装置,包括:
囊(16);
附连到所述囊(16)上的换能器模块(14),所述换能器模块(14)包括:
包括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且包括导线区域(32)的载体(26);
位于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中的换能器芯片(12),以及
布置到所述导线区域(32)的至少一个凹槽(38)中的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电互连到所述换能器芯片(12)上;以及
阻隔件(42),其从所述载体(26)延伸,并且部分地包围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以促进在制造过程期间保护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38)包括促进对准布置到所述载体(26)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的相对的壁(39)。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42)包括一对相对的侧壁(46)和端壁(4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相对的侧壁(46)部分地包围所述换能器芯片(12)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的所述电互连。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侧壁(46)包括第一端(50)、第二端(52)以及在所述第一端(50)和所述第二端(52)之间延伸的本体(5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4)在所述第一端(50)和所述第二端(52)之间渐缩。
15.一种制造导管尖部装置的方法,包括:
形成载体(26),所述载体(26)包括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凹槽式导线区域(32)和至少部分地包围在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的周围的阻隔件(42);
将至少一个换能器芯片(12)附连到所述凹口式芯片附连区域(36)上;以及
互连所述至少一个换能器芯片(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个导电导线(58)布置在所述凹槽式导线区域(32)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熔敷材料(64)施用到所述凹槽式导线区域(3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7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防滴水护伞套的雨伞
- 下一篇:防风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