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分子量聚苯乙烯的两相相转移催化聚合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832.9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唐林生;郭秀安;贾宝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2/08 | 分类号: | C08F112/08;C08F4/40;C08F4/00;C08F8/20;C08L2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量 聚苯乙烯 两相 转移 催化 聚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分子量聚苯乙烯的聚合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低分子量聚苯乙烯的两相相转移催化聚合工艺,属于阻燃剂领域。
背景技术
溴代聚苯乙烯(简称BPS)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型阻燃剂,具有溴含量高、阻燃效果好、耐热性好、 对树脂耐冲击性能影响小、 不喷霜、不迁移、低毒、环保、燃烧时不释放二噁英等致癌物的优点,完全符合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简称RoHS指令)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简称WEEE指令),是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最佳替代产品。广泛地用于尼龙、 聚酯、聚氨酯、聚苯乙烯等高熔融温度树脂的阻燃(DE 2645711,1978-4-13;DE 2727483,1979-1-11;USP 4373049,1983-2-8)。
目前BPS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一种是聚苯乙烯苯环溴代法(EP 0277429,1988-10-8;USP:4352909,1982-10-5);另一种是溴代苯乙烯聚合法(USP:5369202,1994-11-29)。
聚苯乙烯苯环溴代法工艺简单,技术条件要求不高,投资较少,成本较低,产品的溴含量可达68%,因而阻燃效率高,使用时所需阻燃剂添加量较少,对所添加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损害小,价格性能比较低,且原料聚苯乙烯、溴、氯化溴易得,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由于溴代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与溴代聚苯乙烯中α-烷基溴(或氯)的含量有关,其含量越高溴代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越低。在聚苯乙烯苯环溴化的同时,由于Br或BrCl易形成溴或氯自由基,取代聚苯乙烯主链烷基碳上α位的氢,形成α-烷基溴(或氯),所得阻燃剂产品中α-烷基溴(或氯)含量较高,如Pyrochek 68 PB中烷基溴的含量为 3000~6000mg/kg(以HBr计)。由于α-烷基溴(或氯)的存在直接导致溴代聚苯乙烯热稳定性能下降,在200℃左右出现α-烷基溴(或氯)的分解。烷基溴在材料加工温度前期或中期分解,释放出溴化氢,损害了材料的性能,导致材料变色,腐蚀设备,并影响材料的加工环境和有关人员的健康。
溴代苯乙烯聚合法(USP 5369202,1994-11-29)。这种方法生产的溴代聚苯乙烯主链上不含a-烷基溴(或氯),所以该产品的热稳定性能、色度都很好,而且高温不易变色。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以下两个缺点:①该工艺操作工序多,生产周期长,设备条件要求高,投资大,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高;②溴的存在使双键难以聚合,所以这种方法只能采用二溴代苯乙烯为原料生产二溴代聚苯乙烯,不能采用三溴代苯乙烯为原料生产三溴代聚苯乙烯,从而限制了溴代聚苯乙烯中的溴含量(只有60%左右),且溴代聚苯乙烯中未反应的单体-难挥发固体溴代苯乙烯难以除去。因溴含量低,当使用这种产品时,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所需阻燃剂的添加量相对较大,这不仅导致阻燃树脂价格的上升,而且损害了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采用第一种方法生产溴代聚苯乙烯。如美国Ferro公司采用该方法生产三个牌号的溴代聚苯乙烯,Pyrocheck 60 PB 、Pyrocheck 68 PB和Pyrocheck LM。国内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该方法。苯环上的溴代为亲电取代,而α–烷基溴代为自由基溴代。因此,为了抑制α–烷基溴代,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溴代过程中添加自由基捕获剂,但抑制不彻底。最为理想的措施是尽量避免聚苯乙烯中产生自由基的物质的存在,如各种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