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工位阀体自动加工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8039.X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8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锐;石浩然;张世珍;葛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7/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工位 阀体 自动 加工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具体涉及一种四工位阀体自动加工机床。
背景技术
阀门是现代工业、农业、化工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易耗产品,其阀体主要使用通用机床加工而成。由于通用机床的应用广,必然加工不精,并且产品质量受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另外,一个工件需要多台机床共同完成,如需要分别采用扩孔机床、攻丝机床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19846.9公开了一种连接件双头半自动攻丝机,就是用于加工螺纹的专用机床。这种多台机床共同加工的方法,需要多个零部件进行周转,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随着市场对旋转体工件的需求量增大,显然这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阀门的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工位阀体自动加工机床,它可以集上料、镗孔、攻丝、卸料为一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四工位阀体自动加工机床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回转盘13,回转盘13通过离合器44连接齿轮43;在液压缸的作用下,齿条左右运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43旋转,齿轮43通过离合器44带动回转盘13旋转,实现工位的转换;所述回转盘13的圆周上均布有四个工位,第一工位位于回转盘13的正上方,第二工位位于回转盘13的正左方,第三工位位于回转盘13的正下方,第四工位位于回转盘13的正右方;待加工工件在第一工位上被安装定位,在第二工位上进行镗孔,在第三工位上进行攻丝,在第四工位上取下,完成上料、镗孔、攻丝、下料四个工序。
所述每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杠杆夹持机构,所述杠杆夹持机构包括杠杆30,杠杆30通过杠杆支杆29固定于回转盘13的外圆上;杠杆30的被动端连接释放螺母11,释放螺母11通过弹簧导柱32连接弹簧33;弹簧33固定设置于回转盘13的外圆上;杠杆30的主动端连接上压板16,上压板16通过导杆27连接下压板28;下压板28固定设置于回转盘13的主支座12上。
所述处于第一工位和第四工位的杠杆夹持机构分别设置有气动加压机构;气动加压机构包括卸载气缸8,卸载气缸8通过连接杆9连接所述杠杆夹持机构的上压板16。
所述处于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的杠杆夹持机构分别设置有气动加载机构;气动加载机构包括加载气缸39,加载气缸39的活塞通过连接杆38连接加载杆36,加载杆36连接所述杠杆夹持机构的上压板16;通过加载气缸39驱动连接杆38,使加载杆36对上压板16施力,完成加工过程中的加载。
所述回转盘13第二工位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套镗孔机构;镗孔机构包括镗孔主轴18,镗孔主轴18上设置有镗刀45;镗孔主轴18连接镗孔主轴进给驱动机构和镗孔主轴旋转驱动机构;所述镗孔主轴进给驱动机构包括进给气缸20,所述镗孔主轴18的一端连接进给气缸20的活塞;进给气缸20推动镗刀45实现前后进给运动;所述镗孔主轴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电机2,所述镗孔主轴18通过带轮19连接旋转驱动电机2;旋转驱动电机2带动镗孔主轴18,实现镗刀45的旋转。
所述镗孔主轴18的一端连接双向推力球轴承55,双向推力球轴承55设置于双向推力球轴承箱54内,双向推力球轴承箱54通过连接套封盖56连接进给气缸20的活塞。
所述镗孔主轴18上固定套设有轴套50,轴套50通过轴承49与套筒48连接;镗刀45安装于套筒48上;套筒48的一端连接轴端封盖51,轴端封盖51连接所述镗孔主轴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80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尾翼身融合飞机的中央机体
- 下一篇:一种Co-Mn催化剂再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