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绵核桃仁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170.3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刚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仁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绵核桃仁的加工方法属于核桃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桃是我国传统经济作物,果仁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手剥山核桃新品种,并对其生产方法及配套加工机械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内有关核桃仁休闲食品的开发也有文献报道,但具体加工工艺有所区别。如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集香、甜、咸、酥、脆为一体的多味核桃仁,配方为:核桃仁10-100千克、花椒 50-150克、八角100-200克、陈皮50-150克、山奈50-150克、小茴香50-150克、丁香25-100克、鸡精200-350克、白砂糖4000-8000克、食盐600-1000克。制作方法为:首先清洗核桃仁除去色涩,依次添加白砂糖、食盐、香料水,然后加温熬煮蒸发水分后添加鸡精,取出核桃仁放置4个小时后进行烘焙,直至核桃仁内外成金黄色即可出炉。现有技术中没有采用微波-光波组合对核桃进行两次烘烤处理来生产核桃仁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厚皮绵核桃仁为主料,运用微波-光波组合进行两次烘烤处理进行加工生产绵核桃仁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绵核桃仁的加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水煮去涩
将绵核桃仁经过精选后,用纯净水煮绵核桃仁去涩,控制水温为80-100℃,时间5min,得到去涩绵核桃仁;
第二步,烘烤
用微波-光波组合对所述去涩绵核桃仁进行烘干、酥化,控制频率为20-45Hz,温度为95-110℃,时间为2-5min,得到干绵核桃仁;
第三步,调味
用糖浆液将所述干绵核桃仁表面均匀包覆,得到调味绵核桃仁;
第四步,二次烘烤
将所述调味绵核桃仁进行二次烘烤,控制频率为30-45Hz,温度为110-125℃,时间为20-40min,最后冷却后得到成品绵核桃仁。
所述糖浆液由纯净水、白砂糖、蜂蜜和芝麻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50:10:10:4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以厚皮绵核桃为主料,综合运用微波-光波破壳、太阳能加热去涩、微波-光波组合干燥、抽真空包装多项技术,通过烘干、调味等主要加工工序,开发了非油炸手剥多味绵核桃;加工的绵核桃仁在水煮后和包覆后分别用微波进行处理,使得最终产品口感香甜、酥脆可口、色泽鲜亮、营养成分保存完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冷却工艺为现有技术。在水煮去涩工艺中利用太阳能加热和辅助电能加热水温,能够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在烘烤和二次烘烤工艺中烘烤完成时要控制核桃仁的含水量小于5wt%。以下实施例中糖浆液与干绵核桃仁重量份比为1:5。
本发明工业化生产的生产工艺为:精选绵核桃仁→水煮去涩→烘烤→糖液包覆→二次烘烤→冷却→检验→入库。
实施例1
一种绵核桃仁的加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水煮去涩
将绵核桃仁经过精选后,用纯净水煮绵核桃仁去涩,控制水温为100℃,时间5min,得到去涩绵核桃仁;
第二步,烘烤
用微波-光波组合对所述去涩绵核桃仁进行烘干、酥化,控制频率为45Hz,温度为95℃,时间为2min,得到干绵核桃仁;
第三步,调味
用糖浆液将所述干绵核桃仁表面均匀包覆,得到调味绵核桃仁;糖浆液由纯净水、白砂糖、蜂蜜和芝麻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50:10:10:40;
第四步,二次烘烤
将所述调味绵核桃仁进行二次烘烤,控制频率为45Hz,温度为110℃,时间为20min,最后冷却后得到成品绵核桃仁。
实施例2
一种绵核桃仁的加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水煮去涩
将绵核桃仁经过精选后,用纯净水煮绵核桃仁去涩,控制水温为80℃,时间5min,得到去涩绵核桃仁;
第二步,烘烤
用微波-光波组合对所述去涩绵核桃仁进行烘干、酥化,控制频率为20Hz,温度为110℃,时间为5min,得到干绵核桃仁;
第三步,调味
用糖浆液将所述干绵核桃仁表面均匀包覆,得到调味绵核桃仁;糖浆液由纯净水、白砂糖、蜂蜜和芝麻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50:10:10:40;
第四步,二次烘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刚,未经王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GC液压缸更换系统
- 下一篇:热辐射内循环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