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608.3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加友;毛楷林;毛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80;C12H1/15;C12R1/12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4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甲酸 脱氨酶 枯草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又名脲烷,属多位点致癌物质,于2007年被WHO认定为2A级致癌物(Baan R,et al.Carcinogenicity of alcoholic beverages.The Lancet Oncology,2007,8(4):292-293;E.Dybing,et al.Risk assessment of dietary exposures to compounds that are genotoxic and carcinogenic-an overview.Toxicology letters,2008,180:110-117)。氨基甲酸乙酯曾作为医药和兽药使用,后因有毒且疗效欠佳而被禁止用于人类医药领域。氨基甲酸乙酯是食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天然产生物,广泛存在于饮品酒类(葡萄酒、黄酒等)、酸乳酪、酱油等发酵制品中,不同的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不一,一般低于650μg/kg(Dirk W.et al.The composition of unrecorded alcohol from eastern Ukraine:Is there a toxicological concern beyond ethanol alone?.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0,48:2842-2827;石维妮,等.发酵性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调研.中国酿造,2009,11:124-126)。其中,酒精饮品是膳食摄入氨基甲酸乙酯的主要来源,其次为谷物类和豆类发酵食品,因此,长期饮酒的消费者是氨基甲酸乙酯受害的高危人群(EFSA.Opinion of the Scientific Panel on Contaminants in the Food chain on a request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n ethyl carbamate and hydrocyanic acid in food and beverages.The EFSA Journal 2007,551:1-44)。
现阶段,各类食品中并无统一的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但部分国家已制订出酒精饮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最高限量,如加拿大对多种酒精饮品的氨基甲酸乙酯限量从30-400μg/L不等;欧盟部分成员国也制订了相应标准;韩国于2008年颁布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为30μg/L(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G/SPS/N/KOR/272.6 February 2008;The Kore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ance Notice No.2008-25(31 January 2008))。
根据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理,针对性地形成了一些相应的控制方法,对降低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1)发酵原料中尿素的控制:通过对发酵大米的精制或多次清洗,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料中50%以上的尿素,但该方法会导致原料营养价值降低,影响发酵产品的质量。
(2)工艺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等工艺条件均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工艺参数降低产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但由于发酵食品的风味受发酵工艺条件影响较大,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可行性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