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元监视电路、电池单元模块、包含电池单元模块的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166.5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森川雅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蓉;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元 监视 电路 模块 包含 汽车 | ||
1.一种电池单元监视电路,进行电池单元的单元平衡以及端子的异常检测,其特征在于:包含: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侧的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侧,与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并联配置的第一单元平衡端子,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侧的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侧,与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并联配置的第二单元平衡端子,
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接通断开,执行单元平衡的第一开关,
与所述第一开关并联配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串联连接的流过电流的电流源以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接通断开的第二开关,
被输入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和第一单元平衡端子电压,检测端子的开路的第一检测部,以及
被输入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和第二单元平衡端子电压,检测端子的开路的第二检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是向第一输入侧输入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向第二输入侧输入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电压,比较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和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电压的第一比较器,
所述第二检测部,是向第一输入侧输入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向第二输入侧输入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电压,比较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和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电压的第二比较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是向第一端子施加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向控制端子施加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电压,从第二端子输出检测端子的开路的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Pch MOS晶体管,
所述第二检测部,是向第一端子施加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电压,向控制端子施加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电压,从第二端子输出检测端子的开路的第二检测信号的第二Pch MOS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断开,输出了高电平的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时,判定为所述第一开关短路故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是Nch MOS晶体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
分别经由滤波器向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施加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电压,
分别经由滤波器向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施加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电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侧和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之间设置,设定放电电流的第一电阻、
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侧和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之间设置,设定放电电流的第二电阻、
在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侧和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之间设置,设定放电电流的第三电阻、以及
在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侧和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之间设置,设定放电电流的第四电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监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监视电路,被应用于EV、HEV、燃料电池车辆、智能电网、能量收集器以及移动电话。
9.一种电池单元监视电路,进行电池单元的单元平衡以及端子的异常检测,其特征在于:包含: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侧的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侧,与所述第一单元电压测定端子并联配置的第一单元平衡端子,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侧的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
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侧,与所述第二单元电压测定端子并联配置的第二单元平衡端子,
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平衡端子,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接通断开,执行单元平衡的第一开关,
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平衡端子的第一电阻,以及
第一输入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输入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检测在所述第一电阻流过的电流的检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1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钢化玻璃板生产装置
- 下一篇: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