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注塑成形件、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及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9656.8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金内和彦;芝田岳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形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形后的树脂;
转印膜,该转印膜具有与所述成形后的树脂接触的粘接层;以及
多个填料,这些填料的体积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所述粘接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料在所述转印膜的端部的密度比所述填料在所述转印膜的中央部的密度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填料的平均粒子直径比所述转印膜的粘接层的最厚部位的膜厚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膜的粘接层具有凹凸状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填料的体积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成形后的树脂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填料中的至少一部分是多孔质性的填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填料中的至少一部分是无机填料。
8.一种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膜;
转印膜,该转印膜具有粘接层并形成在所述载体膜上;以及
多个填料,这些填料的体积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所述粘接层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填料的平均粒子直径比所述转印膜的粘接层的最厚部位的膜厚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膜的粘接层具有凹凸状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填料中的至少一部分是多孔质性的填料。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填料中的至少一部分是无机填料。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膜依次包括保护层或硬膜层、结合层、着色层及所述粘接层,
所述载体膜依次包括基体膜和剥离层。
14.一种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模内注塑成形用膜配置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的工序,该模内注塑成形用膜包括载体膜、具有粘接层并形成在所述载体膜上的转印膜及体积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所述粘接层内的多个填料;
使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合模的工序;
使树脂流入通过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合模而形成的型腔内的工序;
对流入所述型腔的所述树脂进行冷却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开模,以将与成形后的所述树脂接触的所述转印膜从所述载体膜上剥离的工序;以及
取出在表面具有所述转印膜的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工序,
取出的所述模内注塑成形件包括:成形后的所述树脂;具有与成形后的所述树脂接触的所述粘接层的所述转印膜;以及体积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所述粘接层内的所述多个填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对流入所述型腔的所述树脂进行冷却时,沿着所述第一模具或所述第二模具的型腔面的所述转印膜内的所述填料的密度在所述型腔的端部比在所述型腔的中央部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填料在离用于使所述树脂流入所述型腔的浇口距离A的位置的密度设为dA,并将所述填料在离所述浇口距离B的位置的密度设为dB时,在所述型腔内离所述浇口的距离A与B的关系为A<B的情况下,若对流入所述型腔的所述树脂进行冷却,则所述填料的密度dA与dB的关系为dA<dB。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使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开模时,在所述型腔的端部,沿着将相邻的所述填料之间的最短距离连接的线切断所述转印膜。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填料的体积的至少一部分埋在流入所述型腔的所述树脂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6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单元、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显示三维图像的方法
- 下一篇: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