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微粉的拉丝生产工艺及拉丝炉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658.6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洪;李当现;王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洛玻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235 | 分类号: | C03B5/235;C03C13/00;C03B37/022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拉丝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生产技术领域,主要提出一种玻璃纤维微粉的拉丝生产工艺及拉丝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纤维在拉丝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废丝,普遍采取打碎后卖给玻璃球生产厂家作为熟料投入到窑炉重新熔化利用,或者作为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场填埋处理。 少量的废丝作为熟料熔化可实现废弃物重新利用,但是过多的使用废丝会导致玻璃液的熔制质量下降,降低玻璃球的品质。大部分废丝不能充分利用,而作为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场填埋处理的方法,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长期占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玻璃纤维废丝不能充分利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玻璃纤维微粉的拉丝生产工艺及拉丝炉,将玻璃微粉熔化和玻璃微粉熔液澄清实现功能性分隔,充分熔制玻璃纤维微粉、保证拉丝成品率和纤维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使玻璃纤维拉丝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废丝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循环利用。
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纤维微粉的拉丝生产工艺,首先将玻璃纤维废丝进行分类收集,将分类收集的玻璃纤维废丝清洗后进行高速粉碎制成玻璃微粉;再对玻璃微粉进行除铁;除铁后的玻璃微粉送入位于电炉上部的烘干室内,利用电炉的余热对位于烘干室内的玻璃微粉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玻璃微粉通过加粉口进入电炉的熔化室内,熔化室内的主电极导电加热熔化玻璃微粉,在熔化室内,未充分熔化的微粉漂浮在玻璃微粉熔液的上部,由上挡砖对其阻挡,使未充分熔化的微粉不能进入澄清室,而在熔化室内继续加热熔化;微粉中密度较大的金属物沉入熔化室的底部,被下挡砖隔离阻止流入澄清室;熔化室中熔化好的玻璃微粉熔液通过由上挡砖与下挡砖构成的导流通道进入电炉的澄清室,玻璃微粉熔液经过澄清室内的辅电极再次导电加热进行澄清,澄清后的玻璃微粉熔液向下经过流液通道到达铂金漏板再次加热,在铂金漏板的漏嘴出口处形成丝根,丝根强制冷却拉成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经过涂油器时涂覆上浸润剂,最后在拉丝机的高速牵引下卷绕在丝筒上。
一种玻璃纤维微粉的拉丝生产用拉丝炉,所述的拉丝炉包括用于将玻璃微粉烘干的烘干室和对玻璃微粉进行熔化并澄清的电炉;所述的电炉为双室结构,即所述的电炉设置有用以将烘干后的玻璃微粉进行熔化的熔化室和对玻璃微粉熔液进行澄清的澄清室;所述的烘干室设置在电炉炉体的上部,利用电炉炉体的余热对位于烘干室内的玻璃微粉进行干燥;所述的烘干室通过加料口与电炉的熔化室相连通;在所述的熔化室内设置主电极,所述的熔化室与澄清室之间设置用以阻止未充分熔化的玻璃微粉进入澄清室的上挡砖,所述的熔化室与澄清室之间设置用以阻止玻璃微粉中密度较大的金属物进入澄清室的下档砖;所述的上挡砖、下档砖上下设置,且所述的上挡砖与下档砖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熔化室与澄清室的导流通道;在所述的澄清室内设置辅电极;在所述澄清室的底部设置铂金漏板;所述的铂金漏板通过流液通道与澄清室相连通。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纤维微粉的拉丝生产工艺及拉丝炉,采用具有熔化室和澄清室的双室电炉结构很大程度的避免了玻璃纤维废丝中的杂物对拉丝作业的影响,双室电炉结构把玻璃微粉熔化和玻璃微粉熔液澄清实现功能性分隔,达到充分熔制玻璃纤维微粉,保证玻璃液面高度稳定,拉丝成品率可以达到80%,纤维合格率可以达到95%,所生产的纤维纱成本可以降低30%,并且使玻璃纤维拉丝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废丝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拉丝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烘干室,2、加料口,3、熔化室,4、上挡砖,5、下挡砖,6、导流通道, 8、澄清室,9、流液通道,10、铂金漏板,11、主电极,12、辅电极,13、电炉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和附图2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洛玻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洛玻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