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6-二氯嘧啶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3000.5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良;陈薛强;霍本堰;曹超;朱丽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7C211/05;C07C209/86;C01B25/0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嘧啶 废水处理 资源 回收 方法 | ||
1.4,6-二氯嘧啶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磷的回收:将4,6-二氯嘧啶废水用无机碱调节pH至7.5~9,降温至0~20℃,析出结晶,固液分离,获得水合磷酸氢二钠固体,剩余母液备用;
b.三乙胺的回收:将步骤a的剩余母液继续用碱调节pH至11~14,升温至25~35℃,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即得三乙胺粗品,将三乙胺粗品进行蒸馏,收集70~89.5℃的馏分,即得三乙胺合格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6-二氯嘧啶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蒸馏后的母液降温至25~35℃,返回静置分层工序,与下一批经碱调节pH至11~14并升温至25~35℃的步骤a所得剩余母液混匀,重复静置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4,6-二氯嘧啶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是将4,6-二氯嘧啶废水用无机碱调节pH至9,降温至0~5℃,析出结晶;所述步骤b是将步骤a所得的剩余母液继续用碱调节pH至11,升温至30℃,静置分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4,6-二氯嘧啶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b中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30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查尔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陶瓷基功率型发光二极管及其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