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碳质密封环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7381.4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金宇碳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2 | 分类号: | C04B35/52;C04B35/64;F16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碳质 密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碳质密封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 炭-石墨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密封系统中,作为陶瓷环,碳化硅环的对磨材料。由于它具有自润滑、抗磨损、耐高温,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膨胀系数低,导热率高等特点,是汽车内燃机水泵循环系统最佳的密封材料。传统的制造方法是:将细颗粒炭粉,经配料、混合、轧辊、磨粉等工序制造成压粉;然后在大吨位机械压机上,压制成方坯或圆坯,放入炉子中高温烧结;烧结后的毛坯再进行一系列机械加工。由于压粉粉料的自身比重低、粒度细(-325目)、,石墨粉属于非金属材料所以流动性差,粉料装入型腔中时,压粉太轻不会像陶瓷粉,碳化硅粉或者金属粉一样,自动落实填满,所以型腔内部经常会有孔隙,导致产品压制以后,同等压力的情况下,压成的炭环,中间有空隙的部分密度就会比装实部分的密度低,导致整个产品的密度和硬度不均匀,同时在制造过程中,要用煤沥青作粘结剂,煤沥青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煤沥青中的碳转换成固定碳,产品在加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弯曲、变形,各部尺寸变化较大且难于掌握,从而导致本领域未能使用陶瓷环,碳化硅环生产中使用的单个成型方法。
常规的烧结程序:炭材料在400°C以上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而耗损,为解决这一难点,常规的做法是使用大量的固体炭材料包裹产品,使空气中的氧气与产品外缘的碳发生氧化,不与产品自身直接接触,进而达到抗氧化的目的。极易受挤压变形,并且产品四周堆积的固定碳材料厚薄不均匀易导致产品受热不均匀,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传统的制造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 生产周期长:从投料开始到产成品出来,大约需要1.5—2个月。仅高温烧结工序,从装炉、升温、保温、冷却、出炉等便需要30天。
2. 生产效率低:传统常规加工方法是将毛坯料加工成符合图纸要求的成品密封环,按照现行加工定额,每班(8小时)产量为200个。
3. 毛坯利用率低:将坯料加工成成品,毛坯利用率低,一般只有15%左右。
4. 产品质量不均匀:由于使用煤沥青做粘结剂,沥青中含有大量的挥发份、游离碳,在烧结升温的过程中,沥青在80°C时,开始软化、挥发,产品在挥发熔化变软的状况下,产生收缩、变形、开裂等情况;一块大型毛坯要加工成若干密封环,由于一块毛坯的内外性能的差异,导致单个环的质量存在差异。
5. 污染环境大: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车屑炭粉,防止炭粉飞扬十分困难,致使炭粉浓度难于达标。
6. 制造成本高:由于生产周期长,生产方式落后,造成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均匀,制作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先将压粉压制成单个纯碳质密封环胚料即生料环(以下称生料环),再烧结的方法,从而提高纯碳质密封环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稳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纯碳质密封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石墨粉与其他辅料按比例配制加工成压粉;
b.根据纯碳质密封环的形状和结构,将压粉压制成纯碳质石墨环胚料即生料环;
c.对生料环进行烧结;
将压粉压制成生料环包括以下步骤:
a. 根据产品图纸,按压粉压制前后的压缩比3:1,设计并制造相应模具;
b. 将压粉注入到模具型腔中,并将注入的压粉夯实,使模具型腔内的压粉与模具型腔壁之间及压粉中不存在孔隙,从而使模具型腔中的压粉密度一致;
c.利用压机对模具型腔中的压粉粉料上下挤压,使压粉粉料在压制后密度达到1.50-1.70g/cm3;
d. 形成图纸所要求的形状后,脱模取出压制的胚料即生料环。
经过分选,将生料环携带的石墨粉分离掉,等待烧结。
按如下焙烧曲线对生料环进行烧结将取得更好的烧结效果:
a.预热阶段: 150分钟,温度匀速地从室温升至300℃;
b.升温阶段: 550分钟,温度匀速地从300℃上升至900℃;
c.高温阶段:烧结温度保持在900℃至1400℃(优选烧结温度保持在900℃至1100℃),时间不低于100分钟;
d.冷却阶段:冷却时间150分钟,使烧结炉内的温度匀速地从900℃以上的烧结高温降到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金宇碳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金宇碳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