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韧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1115.9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崔熙贵;崔承云;程晓农;许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2/00 | 分类号: | C22C32/00;C22C1/0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韧 金属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强韧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低的热膨胀系数、低成本等优点,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增强体的引入同时严重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增强体的性质(种类、形态、尺度与分布)、增强体-金属基体界面结构、基体的微结构等密切相关;增强体的引入方式主要有外部加入与原位自生两种,与前者相比,后者得到的增强体与基体间有更好的相容性,成为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发展至今,已有原位凝固自生法、XDTM原位反应生成法、燃烧合成、反应喷射沉积等原位制备方法;然而,现有大部分方法反应生成的增强体平均尺度相对较大,而且尺度分布不均匀,这严重影响了材料性能的提高,与粗颗粒增强体相比,纳米尺度增强体能够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匹配更好,因此,控制增强体的尺度是实现高强韧复合材料制备的重要因素,除增强体外,现有制备方法制得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微结构也比较粗大,这不能有效获得强度与韧性的良好匹配,由此可见,获得原位自生纳米颗粒增强的超细晶金属基复合材料是同时实现高强度与高韧性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从微结构调控出发,基于纳米增强颗粒的弥散强化与基体的细晶强化复合理论,提出放电等离子原位反应烧结与等通道转角挤压复合工艺制备高强韧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相对传统的原位自生技术,放电等离子原位反应烧结是一种快速、低温、节能、环保的材料制备新技术,具有表面活化、自发热、能量易集中与温度场可控等独特的优势,以及低温短时的烧结特点,采用这一原位自生技术,通过工艺条件及原位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调控可以制备出增强体尺度更小的致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施以等通道转角挤压大应变塑性变形可以有效细化基体微结构,从而实现高强韧原位自生纳米颗粒增强的超细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发明内容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较高,但塑韧性较差,这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为使其更加实用化,必须在保证较高强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塑韧性,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的微观结构严重影响其力学性能,但现有方法制得的增强体与基体微观结构不能满足高塑韧性的要求,从而使其塑韧性大大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面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强韧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二次球磨、放电等离子原位反应烧结与大应变塑性变形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工艺,有效控制增强体的尺度、分布、界面结构以及金属基体的微结构,从而制备原位自生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界面结合良好的超细晶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得良好的强度与韧性匹配。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二次球磨、放电等离子原位反应烧结与大应变塑性变形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制备原位自生纳米颗粒增强的超细晶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得均匀分布的纳米尺度增强体,超细晶金属基体,进而提高其强韧性,其步骤为:
1) 将能够反应生成增强相的金属粉末或金属化合物粉末与非金属粉末按比例混合,并采用高能球磨机进行球磨均匀化,得到混合粉末;
2) 将均匀的能够生成增强相的混合粉末与金属基体粉末混合,同样采用高能球磨机进行球磨,制得混合均匀的复合粉末;
3) 将均匀的复合粉末压制成型;
4) 将压坯置于放电等离子烧结装置中真空烧结,制得原位自生纳米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5) 将纳米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大应变塑性变形,最终制得原位纳米颗粒增强的超细晶金属基复合材料。
所述的生成增强相的金属粉末为Ti、V、W、Mo、Zr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粉末,金属化合物粉末为TiO2或/和ZrO2,非金属粉末为C、B、B4C、BN、SiC、SiO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粉末。
所述的金属基体粉末为Al、Ti、Cu、Mg或Ni。
所述的生成增强相的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1-100μm,金属化合物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1-100μm,非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1-100μm。
所述的金属基体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1-100μm,金属基体粉末与生成增强相混合粉末的质量比为20:1-1:1。
所述的球磨工艺参数为:球料比10:1-20:1,转速200-300r/min,球磨时间0.5-3h,球磨气氛为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