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车辆燃油效率的方法及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4749.X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伟波 |
主分类号: | F02M25/06 | 分类号: | F02M25/06;F02M25/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4 湖南省湘潭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车辆 燃油 效率 方法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分离技术及专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辆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技术及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拥有,由原来的奢侈品演化成普通交通工具使用。怎样才能减少油耗,节约能源,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护发动机,也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汽车行业的各种节油技术层出不穷,在提高燃油效率方面主要利用电子控油、制动控油等措施,这些节油技术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现有发动机的燃油并没有完全彻底的进行燃烧,仍有20%一30%的燃料经发动机当作废气一起排出,其利用率还不够高,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减少积碳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且易对汽车发动机造成损害。现有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由进气节气门进入发动机,其中发动机燃烧后的部分排气则由排气管排出,另一部分废气再由废气管直接送入进气节门再次进入发动机进行燃烧,因废气中含机油等有害发动机的物质,从而使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且易产生积碳,而影响发动机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将发动机废气中的部分燃料收集后经过处理重新利用,同时又降低油耗、保护发动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收集发动机废气中油料、清洁油蒸气、再返回发动机再利用的提高车辆燃油效率的方法及专用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车辆发动机21和进气节气门22,在发动机21与进气节气门22之间安装有一个用于废气分离的节能装置20;所述节能装置20主要采用油气分离技术制作成有扩散旋流腔和布置有分离管的筒状结构,并通过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废气在节能装置内通过压缩、高速旋流提高分解力度,从而将废气中的机油蒸汽和可燃混合气分离后再经进气节气门22送入发动机21。
所述所述节能装置包括外壳体1、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外壳体1为封闭的筒状壳体,在外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在外壳体1内固设有上隔板3和下隔板5,将其内腔分隔成上腔2、中腔4和下腔7;进气管10成气密封配合分别穿过壳体顶板9、上隔板3和下隔板5伸入下腔7内,并在其端部设置进气管弯头6;出气管11成气密封配合穿过壳体顶板9与上腔2相通;在中腔4内安装有2根分离管,即一级分离管14和二级分离管13,在一级分离管14的上部设置一级分离管排气孔12,一级分离管14的下部与下腔7相通,在二级分离管13的下部设置二级分离管进气孔15,二级分离管13的上部与上腔2相通。
本发明所述外壳体1为圆筒状,壳体底板8为朝下的凹型弧面状结构,弧面中央底部设置有底板漏油孔18,底板漏油孔18下设置有底板排油管19。
本发明的下隔板5为朝下的凹型弧面状结构,弧面中央底部设置有下隔板漏油孔16,下隔板漏油孔16下设置有下隔板漏油管17。所述壳体顶板9为朝上的凸型弧面状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进气管弯头6经90度弯曲后再向外方向弯曲,进气管弯头6的端口成斜切口。所述进气管弯头6的端口斜切口微朝下。
本发明也可在分离管内套装有3层以上的分离管隔层,在每个分离管隔层上设置有3个以上的通孔。所述分离管隔层上设置的通孔为方形、或棱形、或圆形、或弧线状通孔。所述分离管隔层上设置的通孔的排列成不规则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收集、压缩、悬浮、分解,形成新的可燃分子,将燃料充分燃烧达到节油效果。在正常情形下,可以节省10~20%上的燃油消耗量。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发动机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发动机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节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分离管隔层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上腔,3-上隔板,4-中腔,5-下隔板,6-进气管弯头,7-下腔,8-壳体底板,9-壳体顶板,10-进气管,11-出气管,12-一级分离管排气孔,13-二级分离管,14-一级分离管,15-二级分离管进气孔,16-下隔板漏油孔,17-下隔板漏油管,18-底板漏油孔,19-底板排油管,20-节能装置,21-发动机,22-进气节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伟波,未经周伟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7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式电器壁挂架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带冰箱的床头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