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数字皮影戏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961.6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华庆一;冯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3/00 | 分类号: | G06T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交互式 数字 皮影戏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影制作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数字皮影戏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皮影,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我国乃至世界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皮影的制作工艺及表演形式及其复杂,同时皮影成品难于保存、传播渠道比较单一,使得皮影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皮影戏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皮影戏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制作和表演,并加入信息化的元素加以推广和传播,这对于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皮影戏的数字化在国内已经展开,目前对数字皮影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皮影仿真建模技术,皮影动画控制技术,皮影的数字化保护以及皮影戏的数字化表演等方面;这些所谓的数字化大都为单纯的数码化的过程,类似于动画的制作,缺乏交互性和表演性,而皮影戏的精髓在于它的表演过程,它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普通的群众一般无法掌握,也就不能了解这个过程所带来的艺术创造力;所以真正的数字化皮影的目标,是要让普通用户参与,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目标,在用户与系统的交互过程中了解皮影,体验皮影戏的创作乐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数字皮影戏制作方法,实现用户可直接操纵和控制数字化的皮影道具,更加容易和方便地制作自己的数字皮影动画,并配合音频视频的多通道输出反馈,达到与真实皮影戏相对吻合的程度,从而解决目前数字皮影技术所存在的交互性不足和缺乏表演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数字皮影戏制作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交互式设计;2)皮影建模;3)皮影戏制作;4)皮影戏播放。
上述步骤1)包括皮影戏制作区、皮影戏动画显示区及自动提示信息的设计,均采用 点击界面的交互形式,即在浏览器中定义自己的工作区,所有可视动作只要单击鼠标键和移动鼠标即可。
上述步骤2)主要包括2.1)皮影人物角色建模和2.2)皮影背景建模;其中,步骤2.1)皮影人物角色建模的具体过程是:对构成皮影人物形象的各个部件进行扫描并数字化,将数字化后的各个部件抽象为一个个的皮影人物对象,每一个皮影人物对象中都包含了所述各个部件的图片、各个部件的旋转角度、各个部件图片的存储路径、各个部件的旋转轴在制作区内的坐标、各个部件的旋转轴在图片内的相对坐标、热点坐标、热区半径、变换后的热点坐标、变换后的热区半径、各个部件图片的高与宽、各个部件在X轴的平移距离和各个部件在Y轴的平移距离;其中热区是指所述的各个部件所对应的圆形区域,当用户用鼠标点击该区域视为用户选中该部件;热点是指该热区的圆心;上述的每一个皮影人物都有唯一的ID编号,以便用户选用,每一个皮影人物对象还包含动作链表RADList和状态链表RSRList,所有的皮影人物对象均存储于相应的数据库中。
上述步骤2.2)皮影背景建模的具体过程是:将皮影背景扫描并进行数字化,并抽象为一个个背景对象,每一个背景对象都包括背景的图片、该图片所对应的位置坐标、图片的初始角度、图片背景的编号、所对应热区的中心点坐标、热区半径和图片资源地址。所有的背景对象均存储于相应的数据库中。
上述步骤3)皮影戏制作的具体过程是:选取背景→选取角色→选取皮影动作→预览选用的皮影动作→完成皮影戏制作→选择背景音乐→保存或者提交皮影戏;
所述皮影动作是数据库中已有的皮影动作或用户自定义设计的皮影动作;
在进入皮影戏制作区之后,数据库自动初始化以下几个链表:
皮影人物链表roleList,按顺序保存正在制作的皮影戏所选取的皮影人物;
皮影背景链表backgroundList,按顺序保存正在制作的皮影戏所选取的皮影背景;
用户操作记录链表operRecordsList,按顺序记录用户每一步操作选取的对象,包括对象是人物还是景物,及相应的人物和景物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9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数码锁
- 下一篇:一种墙体逆作施工方法及墙体与混凝土框架的浇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