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CR-DGGE技术确定鱼类地理来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2661.2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3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王海英;龚望宝;李志斐;夏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103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cr dgge 技术 确定 鱼类 地理 来源 方法 | ||
1.一种基于PCR-DGGE技术确定鱼类地理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样本采集及处理;(2)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提取;(3)PCR扩增及纯化;(4)DGGE成像;(5)目的条带的回收、克隆及测序;(6)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CR-DGGE技术确定鱼类地理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采集及处理:每种鱼类需要n个重复样本,其中,n大于5,分别收集每个样本的肠道内容物,将n个重复样本的肠道内容物混合均匀后保存备用;
(2)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提取: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提取采用Stool Mini Kit 试剂盒;
(3)PCR扩增及纯化:根据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其中,在上游引物的5’末端添加一个30-40 bp的GC发夹结构,使用引物对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进行PCR扩增;
(4)DGGE成像:PCR产物采用Bio-Rad DCodeTM突变检测系统进行DGGE凝胶电泳,其中凝胶梯度为35 %~55 %,缓冲液为1×TAE Buffer,变性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银染,然后利用白光投射仪对凝胶进行成像,并用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 4.3.1进行图像分析,其中,每条DGGE泳道代表的是肠道内容物细菌的平均状态,不同位置的条带代表不同的细菌,而条带亮度反映细菌的相对量;
(5)目的条带的回收、克隆及测序:将肠道内容物细菌DGGE图谱中清晰的共性和特异条带标记割胶回收,加入TE(pH 8.0)浸泡过夜取上清作模板进行扩增,所用引物为在所述步骤(2)的通用引物基础上将上游引物去掉添加的GC发卡结构,将得到的PCR产物纯化,与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子测序;
(6)分析:将测序的序列利用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分析,确定鱼类肠道内容物的特异菌;利用从构建的肠道内容物细菌特异性DGGE图谱得出的可见条带的数目、亮度、位置等特异性数据,追溯鱼类地理来源,同时确定的鱼类肠道内容物的特异菌作为鱼类地理来源的参考指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PCR-DGGE技术确定鱼类地理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采集及处理:每种鱼类需要n个重复样本,其中,n大于5,分别收集每个样本的肠道内容物,将n个重复样本的肠道内容物混合均匀后保存备用;
(2)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分别提取: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提取采用Stool Mini Kit 试剂盒;
(3)PCR扩增及纯化:根据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其中,在上游引物的5’末端添加一个30-40 bp的GC发夹结构,引物为V338 F-GC:5-CGCCC GCCGC GCGCG GCGGG CGGGG CGGGG GCACG GGGGG ACTCC TACGG GAGGC AGCAG-3及V534 R:5-ATTAC CGCGG CTGCT GG-3,使用引物V338F-GC和V534R对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dNTP Mixture(10mmol/L)1 μL,10×PCR Buffer(含Mg2+) 5 μL,V338 F-GC(20nmol/μL)1 μL,V534R(20nmol/μL) 1 μL,Taq 酶(5 U/μL)0.5 μL,模板 DNA 1 μL,加双蒸水至50 μL,PCR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30 s,65~55 ℃退火30 s(每个循环降落0.5 ℃),72 ℃延伸1 min,20个循环;94 ℃变性 30 s,55 ℃退火 30 s,72 ℃延伸1 min,1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
(4)DGGE成像:PCR产物采用Bio-Rad DCodeTM突变检测系统进行DGGE凝胶电泳,其中凝胶梯度为35 %~55 %,缓冲液为1×TAE Buffer,变性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电泳条件:电泳温度为60 ℃,首先在200 V下电泳 5 min,然后在 80 V 电泳 12 h,银染,然后利用白光投射仪对凝胶进行成像,并用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 4.3.1进行图像分析,其中每条DGGE泳道代表的是肠道内容物细菌的平均状态,不同位置的条带代表不同的细菌,而条带亮度反映细菌的相对量;
(5)目的条带的回收、克隆及测序:将肠道内容物细菌DGGE图谱中清晰的共性和特异条带标记割胶回收,加入TE(pH 8.0)浸泡过夜取上清作模板进行扩增,所用引物为V338F:5-ACTCC TACGG GAGGC AGCAG-3及V534R:5-ATTAC CGCGG CTGCT GG-3,反应体系为:dNTP Mixture(10mmol/L)1 μL,10×PCR Buffer(含Mg2+) 5 μL,V338F(20nmol/μL) 1 μL,V534R(20nmol/μL) 1 μL,Taq 酶(5 U/μL)0.5 μL,模板 DNA 1 μL,加双蒸水至50 μL,PCR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65~55 ℃退火30 s(每个循环降落0.5℃),72 ℃延伸1min,20个循环;94 ℃变性 30 s,55 ℃退火30 s,72 ℃ 延伸1 min,1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将得到的PCR产物纯化,与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子测序;
(6)分析:将测序的序列利用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分析,确定鱼类肠道内容物的特异菌;利用从构建的肠道内容物细菌特异性DGGE图谱得出的可见条带的数目、亮度、位置等特异性数据,追溯鱼类地理来源,同时确定的鱼类肠道内容物的特异菌作为鱼类地理来源的参考指标。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PCR-DGGE技术确定鱼类地理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还包括收集肠道壁、提取肠道壁细菌总DNA、对肠道壁细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及纯化、肠道壁细菌DGGE成像,及结合肠道壁细菌DGGE图谱进行鱼类地理来源的确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采集及处理:每种鱼类需要n个重复样本,其中,n大于5,分别收集每个样本的肠道内容物,将n个重复样本的肠道内容物及肠道壁分别混合均匀后保存备用;
(2)肠道壁细菌总DNA及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分别提取:肠道壁细菌总DNA的提取流程为:用无菌剪刀剪取1g的片段,放于灭菌离心管A中,加入1ml 1×TE Buffer,最大转速涡旋5min重悬菌体至溶液,尽量转移上清液至新的2ml离心管中,再加入1ml 1×TE Buffer至原离心管A中,重复所述操作;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的提取采用Stool Mini Kit 试剂盒;
(3)PCR扩增及纯化:根据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其中,在上游引物的5’末端添加一个30-40bp的GC发夹结构,引物为V338 F-GC:5-CGCCC GCCGC GCGCG GCGGG CGGGG CGGGG GCACG GGGGG ACTCC TACGG GAGGC AGCAG-3及V534 R:5-ATTAC CGCGG CTGCT GG-3,使用引物V338F-GC和V534R对肠道壁细菌总DNA及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分别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dNTP Mixture(10mmol/L)1 μL,10×PCR Buffer(含Mg2+) 5 μL,V338 F-GC(20nmol/μL)1 μL,V534R(20nmol/μL) 1 μL,Taq 酶(5 U/μL)0.5 μL,模板 DNA 1 μL,加双蒸水至50 μL,PCR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30 s,65~55 ℃退火30 s(每个循环降落0.5 ℃),72 ℃延伸1 min,20个循环;94 ℃变性 30 s,55 ℃退火 30 s,72 ℃延伸1 min,1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
(4)DGGE成像:PCR产物采用Bio-Rad DCodeTM突变检测系统进行DGGE凝胶电泳,其中凝胶梯度为35 %~55 %,缓冲液为1×TAE Buffer,变性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电泳条件为:电泳温度为60 ℃,首先在200 V下电泳 5 min,然后在 80 V 电泳 12 h,银染,然后利用白光投射仪对凝胶进行成像,并用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 4.3.1进行图像分析,其中每条DGGE泳道代表的是肠道壁细菌或肠道内容物细菌的平均状态,不同位置的条带代表不同的细菌,而条带亮度反映细菌的相对量;
(5)目的条带的回收、克隆及测序:将肠道内容物细菌DGGE图谱中清晰的共性和特异条带标记割胶回收,加入TE(pH 8.0)浸泡过夜取上清作模板进行扩增,所用引物为V338F:5-ACTCC TACGG GAGGC AGCAG-3及V534R:5-ATTAC CGCGG CTGCT GG-3,反应体系为:dNTP Mixture(10mmol/L)1 μL,10×PCR Buffer(含Mg2+) 5 μL,V338F(20nmol/μL) 1 μL,V534R(20nmol/μL) 1 μL,Taq 酶(5 U/μL)0.5 μL,模板 DNA 1 μL,加双蒸水至50 μL,PCR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65~55 ℃退火30 s(每个循环降落0.5℃),72 ℃延伸1min,20个循环;94 ℃变性 30 s,55 ℃退火30 s,72 ℃ 延伸1 min,1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将得到的PCR产物纯化,与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子测序;
(6)分析:将测序的序列利用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分析,确定鱼类肠道内容物的特异菌;利用从构建的肠道内容物细菌特异性DGGE图谱及肠道壁细菌特异性DGGE图谱得出的可见条带的数目、亮度、位置等特异性数据,追溯鱼类地理来源,同时确定的鱼类肠道内容物的特异菌作为鱼类地理来源的参考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6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水晶射膜机
- 下一篇:一种美容西瓜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