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层ITO布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0048.5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层 ito 布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TO的布线结构,尤其是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ITO(铟锡氧化物)是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目前,其在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大热的电容式触摸屏也是利用ITO来完成侦测触摸的动作,而电容触摸屏上ITO的布线一般是双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电场,当使用者触摸时,表面行或列的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也称耦合电容)会有变化,根据上述变化最终可检测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
由于ITO本身价格较贵,而且两层ITO布设在触控屏上的工艺较为复杂,因此利用单层ITO的触控屏不仅仅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且较为简单的工艺步骤也成了触控屏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现阶段,单层触控屏上所采用的ITO的布图一般是三角形。对于这种结构而言,由于是通过两个对称的三角形组成一组电极组分别布设在ITO层上,所以对所述触控屏的大小就有一定的限制,随着三角形角度的逐渐递减,触控对象如手指触碰的位置就不能快速的分辨,从而不能准确的判断触控点的具体位置坐标;再者,此种结构的布局也存在触碰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传统单层ITO布线结构侦测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电极感应能力的布线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侦测时结构更稳定、且能够提高电极感应能力的单层ITO布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所述单层ITO上设有若干电极块,分别交错排列形成若干纵行和纵列,所述电极块的形状是由上、下两排等幅度、方向相反的矩形波封闭围成,所述上排矩形波与下排矩形波之间形成空隙,且所述空隙的长度与上排矩形波的波峰长度以及下排矩形波的波谷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单层ITO的布线结构不但简单,而且可以保证触碰时的电容量以及信号强度,使其在触碰侦测时更加稳定;再者,本发明所采用的布线结构,其划线效果较传统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第一种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种单层ITO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种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种单层ITO布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所述单层ITO 1上设有若干电极块10,形成若干纵行和纵列,即每个纵行或者纵列均由复数个触控电极块10组成。所述电极块10的形状是由上、下两排等幅度、方向相反的对称矩形波封闭围成,其中所述上排矩形波为101,下排矩形波为102,且所述上排矩形波101与下排矩形波102之间形成空隙100,其长度用“a”表示。在一个方向上看所述电极块10的形状大致是由“土”字状组成,可以看成是由一个“土”字状组成,也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土”字状连接组成。所述电极块10中任意一排矩形波的波峰和波谷的长度不同,上排矩形波101中波谷处的长度大于波峰处的长度,而下排矩形波102中波峰处的长度大于波谷处的长度。
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单层ITO布线时,电极块10分别交错排列形成若干纵行和纵列,即任意相邻两行电极块10中,若某一行电极块10中的上排矩形波101波峰处则分别对应设置相邻该行电极块10中的下排矩形波102的波峰处,若所述某一行电极块10中的上排矩形波101波谷处则分别对应设置相邻该行电极块10中下排矩形波102的波谷处;同理,若某一行电极块10中的下排矩形波102波峰处则分别对应设置相邻该行电极块10中的上排矩形波101波峰,若所述某一行电极块10中的下排矩形波102波谷处则分别对应设置相邻该行电极块10中上排矩形波101的波谷处。所述每行电极块10中空隙100的长度“a”与上排矩形波101的波峰长度“A”相同,同时,每行电极块10中空隙100的长度“a”也与下排矩形波102的波谷长度“A”相同。通过上述电极布线结构,可以保证触碰时的电容量以及信号强度,使其在触碰侦测时更加稳定。在图2所示的布线结构中,为了使其布图更加紧凑,所述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只是电极块10的一半,如此以来,也提高了所述ITO层1的侦测灵敏度和线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