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姜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0622.7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方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饮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姜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饮茶是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逐渐出现了例如保健姜茶、蜂蜜生姜茶、银杏姜茶、柚子皮姜茶等多种姜茶饮料,上述姜茶主要都是以生姜为原料,加入一定比重的红糖、红枣、淀粉、柚子皮等功能配料,再加上茶叶、防腐剂等辅料,并且将其通过干燥、研磨、混合、造粒、装袋等工序,制成颗粒冲剂进行销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后,只需将定量的颗粒进行冲泡即可饮用。上述姜茶主要依赖于姜及功能配料的作用,偏向于保健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茶的保健功能。另外,由于茶叶本身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人们在饮用上述姜茶时,必须过滤掉里面的茶叶,使得饮用不够方便;有的厂家采用过滤纸袋进行包装,虽然提高了饮用的方便度,但是过滤纸袋限制了姜茶中有效成分的扩散,造成了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饮用方便且可充分发挥茶叶功效的姜茶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人们的保健要求。
本发明的姜茶由姜粉、红糖颗粒、茶多酚粉混合而成,所述姜粉、红糖颗粒、茶多酚粉的重量比为35~55:15~25:2~5。
经过研究证实: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称GTP,别名茶鞣质、茶单宁,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茶多酚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茶多酚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电磁辐射损害。
在中医角度讲,茶多酚粉具有一定的寒性,且口感略带苦涩,而姜粉性温,这样将姜粉、红糖颗粒、茶多酚粉混合成姜茶饮料,不仅口感好,充分发挥了姜和茶的保健功能,而且姜和茶相互协作,消除了茶多酚的寒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同时由于茶多酚的天然保鲜作用,无需在产品中再添加额外的防腐剂,延长商品销售周期的同时,也有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
另外,上述姜茶利用茶多酚粉代替了传统的茶叶,茶多酚粉完全溶于水且可被人体消化、吸收,这样姜茶内的成分都是可以食用的物质,在饮用时就无需再进行过滤,饮用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姜茶还包含咖啡碱粉,所述姜粉、红糖颗粒、茶多酚粉、咖啡碱粉的重量比为35~55:15~25:2~5:0.2~0.8。咖啡碱粉具有很好的提神醒脑的作用,更适合工作繁忙的年轻人。
进一步地,上述姜粉的粒度为20~30目;所述红糖颗粒的粒径小于1毫米;所述茶多酚粉的粒度为20~50目;所述咖啡碱粉的粒度为20~30目。过大的粒度会使得姜茶混合不均匀或者溶解不充分,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及效果。
本发明所提出的上述姜茶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具体如下:
第一种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备料:首先将老姜在低于50℃的环境下烘干,然后利用粉碎机将生姜粉碎至20~30目的姜粉备用;将茶多酚晶体利用粉碎机粉碎至20~50目的茶多酚粉备用;将红糖利用粉碎机粉碎至粒径小于1毫米的红糖颗粒备用;
B:将上述姜粉、茶多酚粉、红糖颗粒按比例混合均匀,以20克为一小袋进行包装,制成姜茶成品。
由于老姜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历高温处理,所以可以保留更多的营养元素,增强了保健效果。
第二种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备料:首先将老姜在低于50℃的环境下烘干,然后利用粉碎机将生姜粉碎至20~30目的姜粉备用;将茶多酚晶体利用粉碎机粉碎至20~50目的茶多酚粉备用;将红糖利用粉碎机粉碎至粒径小于1毫米的红糖颗粒备用;将咖啡碱利用粉碎机粉碎至20~30目的咖啡碱粉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方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方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