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2367.X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27/32;H01M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多孔膜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的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是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离膜四大材料所组成,对于隔离膜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电绝缘性、具有直通的孔洞可以提供离子透过、耐溶剂腐蚀、机械强度、高温尺寸安定性、耐高温熔破以及低温闭孔等特性;而单层结构的隔离膜对于耐高温熔破以及低温闭孔两者特性是无法兼得,所以必须使用多层结构的隔离膜来达到两者兼备的目的。
在习知的技术制造多层隔离膜(或多孔膜)有以下两种方式:
(1)制程一:步骤S11:先个别押出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薄膜13与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薄膜12;步骤S12:堆叠PE膜12及PP膜13成PP/PE/PP多层膜14并进行热贴合;步骤S13:热处理进行贴合后的PP/PE/PP多层膜14’;步骤S14:对热处理后的PP/PE/PP多层膜14’进行延伸处理即造孔得到多孔膜11。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多孔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所示为与图1中的流程对应的多孔膜的结构变化图。
(2)制程二:先个别押出PP与PE薄膜,PP与PE个别经过热处理与延伸造孔得到单层产品,再堆叠成PP/PE/PP结构经过热贴合得到多层结构的成品。
但是这两种存在各自优缺点如下:
因此,制造一种兼具良好剥离力与收缩性能的多孔膜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利用工艺制程的改变达到多孔膜的剥离力与收缩性两者兼备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挤压形成第一薄膜;对该第一薄膜进行热处理以及第一延伸处理;挤压形成第二薄膜;对该第二薄膜进行热处理;将经过热处理以及第一延伸处理后的该第一薄膜以及进行热处理后的该第二薄膜叠加,并贴合形成叠加式薄膜;以及对该叠加式薄膜进行第二延伸处理形成该多孔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挤压形成该第一薄膜或该挤压形成该第二薄膜的方法包括缝模法、T模法或吹模薄膜法。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对该第一薄膜进行第一延伸处理包括:先对该第一薄膜进行第一段延伸处理;再对该第一薄膜进行第二段延伸处理;其中,该第一段延伸处理的延伸倍率小于该第二段延伸处理的延伸倍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段延伸处理的延伸溫度为10-40℃,延伸倍率为20%-50%;该第二段延伸处理的延伸溫度为90-120℃,延伸倍率为80%~120%。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薄膜的耐热性低于该第二薄膜的耐热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对该叠加式薄膜进行第二延伸处理包括:对该叠加式薄膜进行第三段延伸处理;再对该叠加式薄膜进行第四段延伸处理;再对该叠加式薄膜进行回缩处理;其中,且该第三段延伸处理的延伸倍率小于该第四段延伸处理的延伸倍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段延伸处理的延伸溫度为10-40℃,延伸倍率为10%-30%;该第四段延伸处理的延伸溫度为120-150℃,延伸倍率为100%~150%;该回缩处理的溫度为120-150℃,延伸倍率为-5%~-15%。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叠加式薄膜为三层薄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三层薄膜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薄膜,且该第一薄膜为聚乙烯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孔膜的制造方法为干法制膜法。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孔膜为电池隔离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孔膜,该多孔膜为采用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多孔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利用工艺制程的改变,使得制造出的多孔膜具有较高的剥离力与较低的收缩性。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多孔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所示为与图1中的流程对应的多孔膜的结构变化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孔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所示为与图3中的流程对应的多孔膜的结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未经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23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响灯具
- 下一篇:设置在道路边侧或当中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