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5576.X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0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增伟;高建全;张小专;高富强;周共恩;刘增坚;冯肖辉;董熹;黄恩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2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汽车 路线 智能 检测器 | ||
1.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源模块、线路信号发生模块和线路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在被检测线束的两端,信号发生模块由信号发射器构成,信号接收模块由信号接收器构成,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是一个包含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及与其连接的多路二极管和多个电阻的信号发射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器模块是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信号接收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检测方式为手动,对所有电路进行单条线路逐条检测和显示从而判断单条线路有无故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式为自动,对所有电路进行逐条线路按顺序检测从而判断所有线路有无故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线路信号发生模块端、或信号接收模块端或两端同时设有显示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采用3-10V的低压信号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电压小于5V。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多个车用接插头,以支持检测具有多个接插口的接插件,适合各种车型的电路线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具有1-32路选择输出的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所述信号发生模块端显示模块与信号发射器对应采用矩阵模式,信号发生显示模块的操控面板上包含电源按钮、模式切换按钮、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和8个列控制按钮,所述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在面板上编号为▲+1、▲+10、▲+19、▲+28,所述8个列控制按钮在面板上编号为列1--列8,以及4个行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行1-行4、手动模式指示灯、自动模式指示灯和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2-9,11-18,20-27和29-36,分别用于指示行信号、工作模式和线路工作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的4个PMOS输出端各与一个电阻和8个二极管连接作为一组检测信号发生线路用于检测一组汽车线路,所述信号发射器由一个信号源、一个信号发生芯片0313、5个电阻、两个电容和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信号源的两个端部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部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部同时与芯片0313的1号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部、芯片0313的2号和3号引脚同时与信号源的正极端连接;芯片0313的9号引脚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4号和8号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部连接,5号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部连接,6号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部连接,7号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与第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与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与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与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1号、第9号、第17号和第25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8号引脚连接,第2号、第10号、第18号和第26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7号引脚连接,第3号、第11号、第19号和第27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6号引脚连接,第4号、第12号、第20号和第28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5号引脚连接,第5号、第13号、第21号和第29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4号引脚连接,第6号、第14号、第22号和第30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3号引脚连接;第7号、第15号、第23号和第31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2号引脚连接;第8号、第16号、第24号和第32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与芯片0313的11和10号引脚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端由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接收器端的第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①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⑩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共同与发射器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通过线路②-⑨、和与发射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的为汽车线束的线路,其中①⑩为检测行共用线路,与信号发生器端的显示模块面板上的▲+1、▲+10、▲+19、▲+28对应,其中②-⑨、和为被检测电路,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同时并联在被检测线路②-⑨、和为的两端,并且信号发生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与信号发生器端的显示模块面板上的32个线路指示灯对应,信号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5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军用民用万能加工机床
- 下一篇:连轧机机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