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5576.X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0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增伟;高建全;张小专;高富强;周共恩;刘增坚;冯肖辉;董熹;黄恩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2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汽车 路线 智能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属于检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驱动及其控制系统中有许多电路线束,由于汽车在日常行驶过程中的高温、电流负载、磨擦等等作用引起汽车电路线束发生老化、磨损,久而久之使得汽车线束发生短路或断路情况,但由于线束数量多而不易在短时间内判断出故障的线束。
以往汽车电工检测汽车电路线束时往往凭借维修经验或简易工具如试灯来检测汽车电路线束的完整性,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试灯仅仅只能用来检测带电源或地线的线束,而用来传输信号的线束因其都为低电压所以就无法用简单的试灯来判断了。并且经常需要将从车上拆卸线束以方便检测,检测完毕再重新装回,不仅费工费时还容易由此产生新的故障,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大,且不稳定可靠。而汽车发展到现今,采用ECU的欧III或欧IV的汽车电路线束更难以用经验或简易工具来判断电路线束完整,只能凭借繁琐的配件代换法来测试ECU与终端设备或检测器之间的传输线束,无法作到准确判断且费工费时。目前车辆生产厂家采用不同的ECU和软件来检测和控制车辆运行情况,而由电路线束而引起的故障ECU和软件也无法准确检测到。因此需要一种简单而又可靠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对汽车线束故障的快速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并能节约人工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源模块、线路信号发生模块和线路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在被检测线束的两端,信号发生模块由信号发射器构成,信号接收模块由信号接收器构成,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是一个包含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及与其连接的多路二极管和多个电阻的信号发射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器模块是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信号接收器电路。
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点:
1.所述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检测方式为手动,对所有电路进行单条线路逐条检测和显示从而判断单条线路有无故障。
2.所述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检测方式为自动,对所有电路进行逐条线路按顺序检测从而判断所有线路有无故障。
3.所述信号发射器端、或信号接收器端或两端同时设有显示模块。
4.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采用低压信号源(3-10V)
5.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电压小于5V。
6.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配置有多种车用接插头,支持检测具有多种接插口的接插件(2~36个接插口),适合各种车型的电路线束
7.所述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具有1-32路选择输出的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所述信号发生器端显示模块与信号发生器对应采用矩阵模式,信号发生显示模块的操控面板上包含电源按钮、模式切换按钮、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面板上编号为▲+1、▲+10、▲+19、▲+28)和8个列控制按钮(面板上编号为列1--列8),以及4个行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行1--行4)、手动模式指示灯、自动模式指示灯和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2-9,11-18,20-27和29-36),分别用于指示行信号、工作模式和线路工作状态。
8.所述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
上述技术特征(8)还可以具体为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军用民用万能加工机床
- 下一篇:连轧机机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