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实现纯电动功能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7117.5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8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胡会永;闫韵鹏;张永;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10/06;B60W10/08;B60W10/2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实现 电动 功能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实现纯电动功能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紧张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这最主要是得益于新能源、新材料、高性能微处理器技术以及大容量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使得人们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电动车的接受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愿意去购买电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当前混合动力汽车虽然能省一部分油,但是要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在中低负荷下更省油,则必须实现纯电动功能。由于发动机在中低负荷下,燃油消耗率大排放也很差而只有在该工况下关闭发动机实现纯电动才能进一步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实现纯电动功能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机通过再生制动发电、高效率发电等存储到动力电池的电量不能合理的利用,通过混合动力控制器控制整车在中低负荷下实现电机的纯电动功能,从而提高车辆的性能,降低整车油耗,减少排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实现纯电动功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整车控制器对混合动力系统状况进行检测,该系统检测主要收集发动机控制单元、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等发来的信号用于判断当前系统的条件是否允许电机纯电动,如果不允许则恢复发动机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否则进入下一步;
(二)整车控制器判断驾驶员油门开度是否处于一定值,驾驶员有维持低负荷等速的需求,若驾驶员有加大油门加速请求或松开油门的减速请求,则都需请求发动机恢复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否则进入下一步;
(三)若整车控制器检测到车速超过一定值时,则应恢复发动机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否则进入下一步;
(四)整车控制器根据电池管理系统计算的SOC判断当前动力电池的能量是否大于一定值,若小于一定值则恢复发动机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否则进入下一步;
(五)上述条件满足时,混合动力控制器请求发动机管理系统汽缸断油,并进行发动机扭矩和电机扭矩分配;
(六)将调整的发动机扭矩和电机扭矩进行平滑处理,输出电机扭矩指令和发动机扭矩指令。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实现纯电动功能的控制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整车控制器对系统状况进行检测,判断当前系统的条件是否允许电机纯电动:
当检测结果为不允许,则恢复发动机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
当检测结果为允许则进入下一步;
(2)整车控制器判断驾驶员的驾驶意图是否允许电机纯电动:
当判断结果为不允许,则都需请求发动机恢复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
当判断结果为允许则进入下一步;
(3)整车控制器检测到车速是否超过一定值:
车速超过定值时,则应恢复发动机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
否则进入下一步;
(4)整车控制器根据电池管理系统计算的SOC判断当前动力电池的能量是否大于一定值:
当能量小于定值则恢复发动机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
否则进入下一步;
(5)当步骤(1)-(4)均满足时,混合动力控制器请求发动机管理系统汽缸断油,并进行发动机扭矩和电机扭矩分配。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6):将调整的发动机扭矩和电机扭矩进行平滑处理,输出电机扭矩指令和发动机扭矩指令。
进一步地,步骤(1)中采用如下方法判断当前系统条件是否禁止纯电动: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均禁止纯电动:
a)当逆变器温度高于某一阈值,
b)当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某一阈值,
c)当电池与电机断开,
d)当发动机要在启动后持续运行时间小于某一阈值时。
进一步地,步骤(2)中进一步为:整车控制器判断驾驶员油门开度是否处于一定值以及驾驶员是否有维持低负荷等速的需求,当驾驶员有加大油门加速请求或松开油门的减速请求时,均需请求发动机恢复供油,电机扭矩置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