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47852.4 申请日: 2012-05-14
公开(公告)号: CN102668880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9
发明(设计)人: 刘继军 申请(专利权)人: 刘继军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代理人: 蒋常雪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冬虫夏草 菌种 培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学名:Cordyceps sinensis),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它主要产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真正的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夏季,虫子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象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菌孢把虫体作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因为僵化后会长出根须,所以被称作冬虫夏草。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由于野生冬虫夏草分布地区狭窄、自然寄生率低、对生活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所以本身资源比较有限。近年来又由于冬虫夏草主产地生态环境遭到人为严重破坏,大量盲目不合理采挖致使资源日趋减少,产量逐年下降。

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分布在西藏的那曲地区,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地区、果洛州一带,四川的阿坝州壤塘;甘孜州理塘、巴塘、德格,云南迪庆州德钦、中甸以北一带;甘肃省甘南州玛曲以西等地。

冬虫夏草是我国特有的一类珍贵药材,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加经济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素有“东方传奇式珍宝”之美称,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所以,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唯有冬虫夏草的医疗保健价值及经济价值最高,所以在国内外真菌界、医药界、食品界、生物界等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开发的重点。

冬虫夏草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抗肿瘤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对人体可起到滋肺补肾、止血化痰、平喘、扩张气管、镇静抗各类细菌、降血压等作用。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冲草酸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有益微量元素的维生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抗癌抗衰老的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之一虫草素是一种具有抗生作用和抑制细胞分裂作用的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国内外同位素检测技术对冬虫夏草研究证明冬虫夏草中虫草素和冲草酸不仅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定喘的作用,而且能明显地对抗细胞衰老。

冬虫夏草生长在我国西部与西南部的高寒地区,生长环境特殊,资源有限,随着多年来国内外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冬虫夏草对人体的医疗和滋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冬虫夏草对人体的医疗和滋补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天然冬虫夏草资源本就不多,加上虫草资源数量锐减,产量不断下降,供求矛盾日益加剧,造成市场供求脱节,价格昂贵,针对这种情况,投入对冬虫夏草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遗传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新工艺,开辟药源生物发酵技术确实具有重大价值和发展前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所述方法为将自然冬虫夏草经分离纯化、 试管斜面种、振荡器液体一级种、 二级种、 小型种子发酵种子罐、生产发酵罐、 浓缩、和喷粉干燥,得成品菌粉。

分离纯化步骤的具体要求为:

 (1)材料要求:进行冬虫夏草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材料是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刚开始冻结时期采的材料,这个时期冬虫夏草菌刚感染蝠蛾幼虫进入僵虫期不长时间,嫩小的子座芽刚长出虫头部0.2-0.5cm,虫体内其他杂菌较少; 

(2)分离操作方法,有以下3个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继军,未经刘继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7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