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iBH4-Fe2O3-TiF3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48600.3 申请日: 2012-05-14
公开(公告)号: CN103420334A 公开(公告)日: 2013-12-04
发明(设计)人: 孙立贤;张慧;周奕汐;曹忠;徐芬;张箭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1B3/02 分类号: C01B3/02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libh sub fe tif 复合 材料 及其 制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氢材料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中孔Fe2O3和TiF3共掺杂改善LiBH4可逆吸放氢性能的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减少,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氢因其洁净和高效被认为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文献:[1]Chen J.,Zhu M..Mater.China(中国材料进展)[J],2009,28(5):2-10)。为了实现氢气作为能源载体的应用,必须解决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运以及大规模应用这三个问题,而氢能的储存是其中的关键,它已经成为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和规模化的瓶颈(文献:[2]Hart D.(Hart,David),Anghel A.T.(Anghel,Alexandra T.),Huijsmans J.(Huijsmans,Joep),Vuille F.(Vuille,Francois).J.Power Sources[J],2009,193(1):298-307)。氢气的存储方式主要有3种,即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材料基固态储氢。其中,固态储氢材料储氢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氢气储存方式。近年来,关于储氢材料的研究层出不穷,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合金、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物、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及一些新型储氢材料等。其中,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主要有稀土系、Laves相系、镁系和钛系等;配位氢化物是由碱金属(如Li、Na、K)或碱土金属(如Mg、Ca)与第ⅢA元素(如B、Al)或非金属元素(如N)形成的;多孔吸附材料主要为物理吸附储氢,如碳纳米管、BN纳米管、硫化物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和活性炭等。然而,传统的金属氢化物因密度大而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许多由轻元素组成的配位氢化物或复杂氢化物被广泛研究,铝氢化物体系、硼氢化物体系和氨基-亚氨基体系等。

配位氢化物通常由碱金属(Li、Na、K)或碱土金属(Mg、Ca)与第三主族元素(B、Al)结合而成,该类材料储氢容量高,但通常单一的材料放氢温度高,且可逆条件苛刻。

硼氢化锂(LiBH4)作为新一代轻金属氢化物的代表,其储氢容量高达18.3wt%,是未来作为燃料电池氢源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单一的LiBH4初始放氢温度高达400℃,其可逆条件也高至600℃和35MPa氢压(文献:[3]Orima S.,Nakamori Y.,Kitahara G.,Miwa K.,Ohba N.,Towata S.,Zuttel J.A..J.Alloy Compd.[J],2005,(404-406):427-430),从而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Yu等(文献:[4]Yu X.B.,Wu Z.,Chen Q.R.,Li Z.L.,Weng B.C.,Huang T.S..Appl.Phys.Lett.[J],2007,90(3):(034106-1)-(034106-3))研究表明,Fe2O3能与LiBH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有效降低LiBH4的放氢温度。此外,Wang等(文献:[5]Wang P.J.,Ma L.P.,Fang Z.Z.,Kang X.D.,Wang P..Energy&Environ.Sci.[J],2009,2(1):120-123)研究表明,在2LiH-MgB2体系中掺杂一定量的TiF3可以使得体系后两步的放氢峰温分别降低了56℃和106℃,且第二步的放氢量也有所提高。但是,至今未见有关于Fe2O3和TiF3共掺杂LiBH4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解决LiBH4上述放氢温度过高及可逆条件过于苛刻的问题,提高LiBH4的储放氢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孔Fe2O3和TiF3共掺杂LiBH4改善LiBH4可逆吸放氢性能的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Li-Fe-Ti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称取原料;

所述原料的成分和质量百分含量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8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