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6914.8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5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秀明;森本刚史;平松祐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12 | 分类号: | B60N2/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1.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操作构件(6),其中所述座椅本体(1)由座椅靠背(2)和座垫(3)构成,并且所述操作构件(6)被操作以使所述座椅靠背(2)向前倾斜,并且所述操作构件(6)设置在便于从所述座椅本体(1)的后方进行操作的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
操作连杆(7),所述操作连杆(7)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操作构件(6),并且所述操作连杆(7)被操作以枢转;
连杆机构(8),所述连杆机构(8)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操作连杆(7)的第二端,所述连杆机构(8)从所述操作连杆(7)接收通过所述操作构件(6)的操作产生的力以便进行运动,并且所述连杆机构(8)输出用于解除所述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的固定的力;和
扭簧(7C),所述扭簧(7C)围绕所述连杆机构(8)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操作连杆(7)的所述第二端的枢转连接部分缠绕,并且,所述扭簧(7C)偏压所述操作连杆(7),使得所述操作连杆(7)朝向所述操作连杆(7)在被操作之前所处的初始位置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进一步包括:
释放连杆(4),所述释放连杆(4)连接到释放轴(5H),并且所述释放连杆(4)设置成在所述座椅本体(1)的大体前后方向上向后延伸,所述释放轴(5H)被操作以解除所述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的固定,
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6)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被向后拉;
所述操作连杆(7)从所述操作连杆(7)连接到所述操作构件(6)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操作连杆(7)的形状在与操作所述操作构件(6)的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
所述连杆机构(8)被构造成将所述操作连杆(7)的下端连接到所述释放连杆(4)的后端,以将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产生的力传递到所述释放连杆(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释放连杆(4)还在所述座椅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向前延伸,并且所述释放连杆(4)被构造成使得就座在所述座椅本体(1)中的乘员能够在保持就座的同时操作所述释放连杆(4)的前部以解除所述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的固定;并且
所述操作连杆(7)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连杆机构(8)相互连接,使得当操作所述操作构件(6)时,所述第二端的接触部分(7D)和所述连杆机构(8)的接触部分(8A2)相互接触,使得通过所述操作构件(6)的操作产生的力在所述操作连杆(7)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连杆机构(8)之间传递,而当操作所述释放连杆(4)的前部时,所述第二端的接触部分(7D)和所述连杆机构(8)的接触部分(8A2)相互移开,使得通过所述释放连杆(4)的前部的操作产生的力不在所述操作连杆(7)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连杆机构(8)之间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释放连杆(4)的前部的末端的高度被设定为大体等于作为所述释放连杆(4)的枢转轴的所述释放轴(5H)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操作构件(6)从比作为所述释放连杆(4)的枢转轴的所述释放轴(5H)的位置高的位置被向后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9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