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玻璃自动成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2310.4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罗斌;罗云;于天来;李严;管维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3B11/16 | 分类号: | C03B1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14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玻璃 自动 成型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玻璃自动成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玻璃自动成型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伺服放大器(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伺服放大器(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步进电机(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放大器(2)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伺服放大器(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上套装有第一旋转接头;在第一旋转接头上固套有第一回转盘;所述控制器(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缸(4)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气缸(4)上连接有第一机械手(5);所述控制器(1)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5)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1)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旋转气缸(6)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旋转气缸(6)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接料管;所述接料管的上口上方设置有光幕传感器(7);所述光幕传感器(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的第二输入端;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滴料检测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气缸(4)使第一气缸(4)带动第一机械手(5)下降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机械手(5)控制第一机械手(5)吸取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气缸(4)使第一气缸(4)带动第一机械手(5)上升的步骤;
控制器(1)通过伺服放大器(2)发送信号给第一步进电机(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带动第一回转盘转动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机械手(5)控制第一机械手移动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气缸(4)使第一气缸(4)带动第一机械手(5)下降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机械手(5)控制第一机械手(5)释放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气缸(4)使第一气缸(4)带动第一机械手(5)上升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一机械手(5)控制第一机械手(5)复位的步骤;
所述滴料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光幕传感器(7)发出信号给控制器(1);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旋转气缸(6)控制旋转气缸(6)旋转;旋转气缸(6)带动接料管旋转;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旋转气缸(6)控制旋转气缸(6)旋转;旋转气缸(6)带动接料管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玻璃自动成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控制器(1)的第六输出端通过伺服放大器(2)连接第二步进电机(8)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放大器(2)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8)通过第二旋转接头连接有冷却回转盘;
还包括控制器(1)通过伺服放大器(2)发送信号给第二步进电机(8);所述第二步进电机(8)带动冷却回转盘步进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玻璃自动成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1)的第七输出端连接第二气缸(9)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气缸(9)上连接有第二机械手(10);所述控制器(1)的第八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机械手(10)的信号输入端;
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气缸(9)使第二气缸(9)带动第二机械手(13)下降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机械手(10)控制第二机械手(10)吸取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气缸(9)使第二气缸(9)带动第二机械手(10)上升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机械手(10)控制第二机械手(10)移动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气缸(9)控制第二气缸(9)带动第二机械手(10)下降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机械手(10)控制第二机械手(10)释放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气缸(9)控制第二气缸(9)带动第二机械手(10)上升的步骤;
控制器(1)发送信号给第二机械手(10)控制第二机械手(10)复位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玻璃自动成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1)监测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和第二步进电机(8)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未经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3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玻璃基混凝土养护与增强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索抓斗的开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