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DMOS晶体管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2451.6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清;邢军军;赵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36;H01L21/336;H01L21/2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dmos 晶体管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LDMOS晶体管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LDMOS(LateralDiffusedMedalOxideSemiconductor,横向扩散金 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其由于更容易与CMOS工艺兼容而被广泛用作功 率MOS管。常见的LDMOS晶体管结构如图1所示,在N埋层之上形成有P 外延,在P外延上部形成有一P阱及一N阱,所述P阱上部形成有一N+(N 型重掺杂)区作为源极,并形成有一P+(P型重掺杂)区作为P阱接地极, 源极同P阱接地极之间由场氧隔离,所述N阱上部形成有一N+(N型重掺 杂)区作为漏极,源、漏之间的P外延上方形成有场板作为栅极,场板同P 外延之间形成有栅氧。
LDMOS晶体管在正向偏置工作时是多数载流子导电,通常被看成是不存 在二次击穿的器件。LDMOS晶体管具有一个寄生NPN三极管,寄生NPN三极 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同时也是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当MOS管漏极存在大 漏极电流Id和高漏极电压Vd时,器件内电离作用加剧,会有较高的碰撞电 离发生并产生较高的衬底电流,其中衬底空穴电流会被衬底和接地的P阱 吸收,衬底空穴电流在流向P阱的接地极时会沿着电流的路径产生电压降 而抬高源极附近P阱电位,从而提高LDMOS的源极N+/P阱结的正向电压, 当P阱电阻较大时,较小的空穴电流就有可能产生较高的电压降,使源极 N+/P阱结正向导通,从而激活由源、P阱和N阱构成的寄生NPN三极管, 大量的衬底空穴电流,经寄生NPN三极管的基极流入LDMOS晶体管源极, 寄生NPN三极管集电极(即MOS管漏极)电压快速返回达到寄生NPN三极管 基极开路时的击穿电压,寄生NPN三极管导通使功率MOS管由高电压小电 流迅速过渡到低压大电流状态,即出现所谓的回跳(snapback)现象,致使 LDMOS晶体管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LDMOS晶体管因寄生的NPN管触发而 被烧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DMOS晶体管,其结构是在P 外延上部形成有一P阱及一N阱,所述P阱上部形成有一N+区作为源极, 并形成有一P+区作为P阱接地极,所述N阱上部形成有一N+区作为漏极,
所述作为源极的N+区与作为P阱接地极的P+区相邻接;
所述作为源极的N+区及作为P阱接地极的P+区的下方的P阱中形成有 一低阻P+区,所述低阻P+区同所述作为P阱接地极的P+区相连接,所述作 为P阱接地极的P+区及所述低阻P+区的P掺杂浓度比所述P阱的P掺杂浓 度高。
较佳的,所述P阱的掺杂浓度范围为1e16到1e18/cm3;
所述接地极的P+区的掺杂浓度范围为1e19到9e20/cm3;
所述低阻P+区的掺杂浓度范围为5e18到9e20/cm3。
所述P外延下方为N埋层;
所述作为源极的N+区与作为漏极的N+区之间的P外延上方形成有栅 氧、场板,栅氧位于P外延同场板之间,场板作为栅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D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P外延中形成一P阱及一N阱;
二.进行位于所述P阱上的作为源极的N+区,以及位于所述N阱上的 作为漏极的N+区的光刻胶涂胶、显影;
三.进行位于所述P阱上的作为源极的N+区,以及位于所述N阱上的 作为漏极的N+区的N离子注入;
四.进行位于所述P阱上的作为源极的N+区的下方的低阻P+区的P离 子注入;
五.去除光刻胶并清洗;
六.进行位于所述P阱上的作为P阱接地极的P+区的光刻胶涂胶、显 影,P阱接地极的P+区与作为源极的N+区邻接并位于远离所述N阱的一侧;
七.进行位于所述P阱上的作为P阱接地极的P+区的P离子注入;
八.进行位于所述P阱上的作为P阱接地极的P+区的下方的低阻P+区 的P离子注入;
九.进行后续工艺。
较佳的,所述P离子为硼离子,所述N离子为砷离子,
步骤三中,砷离子注入的剂量在1e15到5e15/cm2之间,能量在60KeV 到80Kev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箱轿车节油尾罩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四轮定位的支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