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高耐磨无石棉刹车片及电磁热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8381.5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欧亚特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4 | 分类号: | F16D65/04;C09K3/14;B28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耐磨 石棉 刹车片 电磁 热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高耐磨无石棉刹车片,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该环保型高耐磨无石棉刹车片的电磁热压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石棉基、半金属、低金属的刹车片具有摩擦系数低、环境污染大,制动时易产生噪音,对偶件损伤严重等问题。虽然现在已有不含石棉的刹车片,但这种现有的刹车片具有高温摩擦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低和成本高等缺点。
例如,公开号为CN100491761C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刹车片的摩擦材料,虽然其摩擦系数高,但是其中加入了铜纤维、铁粉等,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污染。而且其高温摩擦性能差。
又如,公开号为CN1974642A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利用金属硫化物制备刹车片的材料配方。该配方虽然改善了摩擦材料表面的憎水性,消除了低音频噪音,但是其摩擦系数低,仅仅能应用于特殊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高温高速衰退小,速度敏感性低,高速运行时制动距离短,在安全系数大、摩擦系数稳定的前堤下增加刹车片的耐用性,制动安全、舒适、无噪音,以及绿色环保的环保型高耐磨无石棉刹车片。还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环保型高耐磨无石棉刹车片的电磁热压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摩擦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腰果油改性酚醛树脂10份,树脂增韧剂2份,人造石墨7份,小颗粒磷片石墨10份,矿物纤维12份,蛭石3份,硫酸钡8份,无机高温二次粘接剂8份,氧化铁红2份,碳纤维15份,轻质碳酸钙5份,抛光氧化铝1份,氧化镁3份,玻璃纤维5份,柔性焦粉8份,液体树脂5份。液体树脂使制动更平稳舒适,速度的敏感性低,磨损小,使用寿命更长。原料中没有含重金属成份,原料均为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无机高温二次粘接剂在刹车过程中,在580度时化学反应,进一步的进行粘接固化,增加了产品的耐温性,增加了刹车片的耐磨性能,并提升了刹车片在高温衰退性,使刹车片在高温时制动更有效,更安全。
摩擦材料都采用质量轻、性能好的材料,不用金属原料(如钢纤维、紫铜粉、铝粉),产品轻量化,高耐磨,落灰少,刹车片的比重只有1.83~1.85,只相当一般刹车的84%重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及能耗。加入碳纤维与矿物纤维,再配以玻璃纤维,起到骨架的作用及改善产品的耐磨性能,提高了刹车片的耐磨性。
采用腰果油改性树脂加树脂增韧剂为主要粘接剂,使刹车片质地较软,制动时无噪音。配以无机二次高温粘接剂,在制动高温情况下进一步的进行粘接固化,增加了产品的耐温性,增加了刹车片的耐磨性能,并使得刹车片在高温衰退上提升了很大的作用,使刹车片在高温时制动更有效,更安全。
摩擦性能调节剂能有效的稳定摩擦系数,改善高温衰退,提高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刹车片在制动过程中,在工作面会产生新的界面层,俗称制动膜,会对刹车片的制动敏感性带来一定的影响,采用了抛光氧化铝、无机二次高温粘接剂等硬质性能调节剂,防止刹车片高温衰退,以保证在高温时制动的有效性;而刹车片产生制动膜后,往往会使刹车片在常温时制动力下降,为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我们采用未添加固化剂的液体树脂通过喷雾的方式加入,来克服刹车片制动膜常温状态下,制动不灵的问题,一般厂家都把液体树脂加入固化剂作为粘接剂使用,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本发明所述的环保型高耐磨无石棉刹车片还包括摩擦材料底料,所述摩擦材料底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腰果油改性酚醛树脂12份,人造石墨5~8份,小颗粒磷片石墨4~13份,矿物纤维20~25份,蛭石3~5份,硫酸钡18~20份,无机高温二次粘接剂7~9份,氧化铁红2~3份,轻质碳酸钙5~7份,抛光氧化铝0.6~1份,氧化镁1~3份。摩擦材料底料具有节约成本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树脂增韧剂为改性丁腈橡胶,所述液体树脂为水溶性液体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欧亚特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海盐欧亚特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