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9243.9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堪想;张文德;赵国东;林文;闫立虎;杨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F02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中,使发动机的功率不断加大,同时发动机的热负荷也越来越高,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寿命,发动机冷却系统不好很容易造成发动机损坏。
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供水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由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组成,缸体水套包括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且该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整体连通,所以传统的冷却水流动路径一般是:冷却水经供水系统从缸体一侧进入,经缸体水套后穿过缸垫进入到缸盖水套内,然后从缸盖水套一端流出,即发动机内的水循环是从缸体流到缸盖。冷却水的进出口分别位于缸体和缸盖上。冷却水也是先吸收缸体的热量后,再吸收缸盖的热量,最后从缸盖流出。
由于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整体连通,所以冷却水从缸体一侧进水口进入缸体水套,要流经整个缸体水套才能实现对缸筒周围的冷却,这样距离进水口较远的区域水流速度慢容易形成死水区,导致冷却不均匀,缸筒容易因受热不均产生变形风险;而且由于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整体连通,发动机内的水循环是从缸体流到缸盖,这样进入到缸盖水套的冷却水是吸收缸体热量后的高温水流,对缸盖冷却效果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通过改善发动机冷却水套的结构来改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从而增强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覆盖有缸盖,且所述缸体上设有多个缸筒和环绕所述缸筒的缸体水套,所述缸盖上设有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包括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其中,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和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相互隔离,且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上设有出水口,冷却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到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再从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到所述缸盖水套,然后从所述缸盖水套再到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最后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其次,在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和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的前端和后端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和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通过所述连通通道局部连通。
进一步地,各所述缸筒之间的连接区域形成为鼻梁区,所述鼻梁区中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通道为V型冷却通道。
优选地,所述V型冷却通道为两个,两个所述V型冷却通道沿所述缸筒的深度方向排列布置。
其次,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的后端与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相邻的区域形成为流动死区,所述流动死区与冷却水流区域相邻的区域设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将冷却水引导至所述流动死区。
其次,所述缸体为直列六缸缸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在二、三缸之间,所述出水口设在三、四缸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其冷却水套包括缸盖水套和环绕所述缸筒的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又分为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和缸体排气侧水套相互隔离,且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上设有出水口,这样冷却水的水流循环是:冷却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到所述缸体排气侧水套,再从缸体排气侧水套到所述缸盖水套,然后从所述缸盖水套再到所述缸体进气侧水套,最后从所述出水口流出。因此,冷却水从进水口流到缸体水套内,只是在缸体排气侧水套内流动后便上水到缸盖水套,而不是流经整个缸体水套,流动距离缩短一半;然后通过缸盖上水口下水到缸体进气侧水套,对应缸体进气侧水套各缸的冷却水均匀,冷却效果相对更好;而且流到缸盖水套内的冷却水只吸收了缸体一部分的热量,比吸收缸体全部热量的冷却水对缸盖的冷却效果相对更好。因此最终从整体上增强了冷却水对发动机的冷却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砂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硬盘介质记录信息的热辅助磁记录方法
- 下一篇:机械数码自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