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或其片段的融合蛋白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1392.7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伟;宋翠灵;杨春燕;顾颖;罗文新;夏宁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5/10;A01H5/00;A01K67/027;A61K39/145;A61K39/29;A61K39/39;A61P31/1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白喉毒素 无毒 突变体 crm197 片段 融合 蛋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病毒学和免疫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或其片段在融合蛋白中作为分子内佐剂增强与其融合的目的蛋白(例如HEV衣壳蛋白、流感病毒M2蛋白或其免疫原性片段)的免疫原性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增强目的蛋白(例如HEV衣壳蛋白、流感病毒M2蛋白或其免疫原性片段)的免疫原性的方法,其包括将CRM197或其片段与目的蛋白融合表达,形成融合蛋白。本发明还涉及包含CRM197或其片段以及目的蛋白(例如HEV衣壳蛋白、流感病毒M2蛋白或其免疫原性片段)的融合蛋白,其中CRM197或其片段增强了目的蛋白的免疫原性。本发明还涉及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分离的核酸,包含所述核酸的构建体和载体,以及包含所述核酸的宿主细胞。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融合蛋白的用途,其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疫苗。
背景技术
已对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构研究显示,白喉毒素由三个结构域组成:N端的催化结构域C(aa 1-190,C domain)(其也称为A片段),中间转膜结构域T(aa 201-384,Tdomain),以及C端的受体结合位点结构域R(aa 386-535,R domain)(Choe S,Bennett M,Fujii G,et al.,Nature.1992.357:216~222)。利用白喉毒素的前两个结构域与白介素2(IL-2)融合而制备的ONTAK(DAB389-IL-2)在1999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这证实白喉毒素的三个结构域可以进行拆分并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CRM197(Cross-Reacting Materials 197)是白喉毒素的一种无毒突变体(Uchida,T.,A.M,Pappenheimer,Jr.,R.Grego ry,et al.,J.Biol.Chem.1973.248:3838-3844),其与编码DT的野生型基因相比存在单个核苷酸突变,导致第52位的氨基酸残基由Gly变为Glu(G.Giannini,R.Rappuoli,G.Ratti et al.,Nucleic Acids Research.1984.12:4063-4070)。
研究表明,CRM197虽然具有与野生型DT类似的结构(即,具有上述3个结构域),但其A片段丧失了与NAD结合的能力,不能结合EF2并因而丧失了天然DT所具有的细胞毒性,这表明第52位氨基酸残基Gly在DT与NAD的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K.Moyner,G.Christiansen,Acta pathmicrobial immunolscand sect C.1984,92:17-23)。CRM197虽然丧失了细胞毒性,但其却保留了与野生型DT相当的、极强的免疫原性,因此其常被用作蛋白载体,用于与其他半抗原交联从而制备结合疫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