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4-(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苯氧基)-2-(甲基氨甲酰基)吡啶纳米混悬剂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7916.3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2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余洛汀;罗珣;黄云窗;魏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9/19;A61K31/4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高芸;梁鑫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甲酰胺 基苯氧基 氨甲酰基 吡啶 纳米 混悬剂 及其 制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4-(4-(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苯氧基)-2-(甲基氨甲酰基)吡啶纳米混悬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新的化合物是实体(NCE)和候选药物中,有40%以上是水难溶性药物,部分甚至是油水都难溶的药物。
中国专利申请CN101362718A,申请号为200810304730.5,其公开了式Ⅰ所示的4-(4-苯甲酰氨基苯氧基)-2-(甲基氨甲酰基)吡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其中,R1为氢,卤代基,三氟甲基,硝基,烷氧基,二甲氧基或氨基;
R2为氢,卤代基,三氟甲基,硝基,烷氧基,二甲氧基或氨基;
R3为氢,卤代基,三氟甲基,硝基,烷氧基,二甲氧基或氨基。
经过进一步筛选,发明人发现,CN101362718A中实施例4记载的4-(4-(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苯氧基)-2-(甲基氨甲酰基)吡啶(见式Ⅱ,以下简称SKLB 610),其化学命名也可以为“N-甲基-4-(4-(3-三氟甲基)苯甲酰氨基)苯氧基)吡啶甲酰胺”。
化合物SKLB 610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低毒性,抗癌效果较优;但是因其水溶性差,在其它常用有机溶剂中除甲醇外的溶解度也不高,因其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均不理想,影响药物的药效以及临床应用;故发明人欲通过有效的制剂方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是近年来针对难溶性药物的制剂难题开发的一种新型剂型技术,通过“由上至下”(the top down)和“由下至上”(the bottom up)两种方式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粒径在1000nm以下的高度分散的粒子群,形成稳定的纯药物胶体溶液,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与其它纳米制剂最大的区别是,纳米混悬剂为“纯的药物”颗粒,无需载体材料,通过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材料等稳定剂,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体系。与其它剂型比较,纳米混悬剂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减小药物颗粒增加了药物的表面积,明显增加了药物吸收速率和吸收率,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可增加药物对生物粘膜的粘附性,减少吸收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中间剂型,还可进一步加工成传统剂型,如片剂,胶囊,喷雾剂,注射剂等;有助于实现难溶性药物的静脉给药,通过表面修饰还可以实现定位释放,靶向给药;制备时,无需使用载药材料,载药量高,还可避免因共溶剂等引起的毒副作用;使用范围广,可用于难溶于水的药物、以及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油的药物。
目前制备纳米混悬剂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种为将溶液中的药物分子聚集形成纳米范围的晶体,即“由下至上”法;另一种是将大颗粒的药物晶体分散到纳米范围,即“由上至下”法。制备工艺包括微量沉淀法,高压均质法,湿法研磨法等等。
发明人尝试以纳米混悬剂解决SKLB 610的水溶性差的技术问题,但是在试制过程中,所得混悬剂的粒径通常都在微米级别,最小都在1-2微米左右,难以形成粒径在1000nm以下的高度分散的粒子群,为解决粒径大小的问题,发明人对于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辅料等参数做了诸多调整,最终形成了粒径范围为150-800nm的纳米混悬剂,粒径范围甚至可以控制在150-300nm的较小区间内。
发明内容
由于4-(4-(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苯氧基)-2-(甲基氨甲酰基)吡啶(以下简称SKLB610)水溶性差,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粒径范围在150-800nm的纳米混悬剂,具体的,采用湿法研磨法或高压均质法制成本发明纳米混悬剂,并以该纳米混悬剂作为中间产品,进一步制成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应用。
本发明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为:
A、稳定剂溶解于水中,将SKLB610分散于该溶液中,制备成普通混悬剂;
B、将普通混悬剂加入采用湿法研磨法或高压均质法制成纳米混悬剂。
步骤A所述的水优选纯化水。
湿法研磨法采用球磨机制备时:
1)先将普通混悬剂加入球磨罐中,加入研磨介质,密封后放入球磨机;
2)设定研磨参数:转速为35-45Hz,研磨2-12小时;优选转速为35Hz,研磨12小时;
3)研磨后过滤去除研磨介质,即得本发明纳米混悬剂。
其中,研磨介质优选氧化锆颗粒,直径为0.2-0.6mm;直径优选0.2mm。
采用高压乳匀机制备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具有生物活性的HIV-1蛋白酶拟肽类新型抑制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 拟肽类HIV-1蛋白酶新抑制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 4-(3-氯-4-氟苯氨基)-7-甲氧基-6-[3-(4-吗啉基)-丙氧基]喹啉的合成法
- 用于热记录介质的新颖的显影剂和使用其的热组合物介质
- 4-(3-氯-4-氟苯氨基)-7-甲氧基-6-[3-(4-吗啉基)丙氧基]喹唑啉的合成方法
- 一种合成5-甲氧基-4-羟基-2-醛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的方法
- 3‑氰基‑4‑异丙氧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 以氨基嘧啶衍生物为基料的杀虫剂及新的氨基嘧啶化合物
- 取代的(苯并噻唑基-和喹喔啉基-甲氧基)苯基-乙酸衍生物
- 具有杀虫作用的二氢噁二嗪、二氢噻二嗪和二氢三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