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638.3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彤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H02J17/00;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 供电 装置 热饮 | ||
1.一种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底部内设有用于接收无线供电装置的发射线圈发出的电磁波的接收线圈(2)和将电磁波转换成电流为冷热饮杯供电的受电装置(21),所述接收线圈(2)连接受电装置(21),所述杯体(1)内设有内胆(3),内胆(3)的内胆壁与杯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20),在内胆(3)底部设有加热元件(4)及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所述加热元件(4)和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分别连接受电装置(21),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的上工作面、加热元件(4)的上工作面均与内胆(3)的底部接触,所述接收线圈(2)的上端覆盖有吸波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下部内设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横向设置在杯体(1)的下部并将所述下部划分为三个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从上至下依次为与间隙(20)连通的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和第三腔室(11),所述加热元件(4)及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设置在第一腔室(9)内,加热元件(4)及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的上工作面与内胆(3)的下端表面接触并涂导热硅脂,加热元件(4)及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的下工作面与第一隔板(7)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5)的下工作面与第一隔板(7)的上端面之间涂有导热硅脂,所述受电装置(21)设有两部分,分别为整流部分和控制部分,所述受电装置(21)的控制部分设置在第三腔室(11)的上部且固定在第二隔板(8)上,接收线圈(2)设置在第三腔室(11)的底部中间,受电装置(21)的整流部分设置在第三腔室(11)的底部、接收线圈(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0)内设有第一散热器(12),第一散热器(12)的上端面与第一隔板(7)的下端面接触,第一散热器(12)的下端面与第二隔板(8)的上端面接触,第一散热器(12)与第一隔板(7)之间、第一散热器(12)与第二隔板(8)之间均涂有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11)内设有第二制冷元件(13),所述第二制冷元件(13)的上工作面与第二隔板(8)的下端面接触,在受电装置(21)的控制部分的中部开有通孔,第二制冷元件(13)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受电装置(21)连接第二制冷元件(13),在第二制冷元件(13)的上工作面与第二隔板(8)的下端面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11)处的杯体(1)的杯壁及杯体(1)的底部分别设有通风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11)内设有第二散热器(15),第二散热器(15)的上端面与第二制冷元件(13)的下工作面接触,在第二散热器(15)的上端面与第二制冷元件(13)的下工作面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15)的下端设有横向设置的风扇(16),所述风扇(16)连接受电装置(21),在风扇(16)与吸波层(6)之间的间隙处设有硅胶(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20)和第一腔室(9)内填充有填充物(19),所述填充物(19)为隔热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一侧底部设有开关(18),开关(18)连接受电装置(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无线供电装置的冷热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L1)与受电装置(21)的第一电容(C1)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BR)的1脚和3脚,整流桥(BR)的4脚接地,2脚经第二线圈(L2)分别连接开关(S1)的a脚和连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开关(S 1)的c脚分别连接两个加热元件(J1)、(J2)的1脚,加热元件(J1、J2)的2脚接地;受电装置(21)的时基芯片(U1)的1脚接地,2脚经第五电容(C5)接地,所述时基芯片(U1)的2脚和6脚分三路,第一路经第二二极管(D2)接第二电位器(VR2)的一端,第二电位器(VR2)的另一端接时基芯片(U1)的7脚;第二路经第一电位器(VR1)、第三二极管(D3)分别接时基芯片(U1)的7脚、第二电位器(VR2)的滑动臂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时基芯片(U1)的8脚和4脚;第三路连接第一电位器(VR1)的滑动臂;时基芯片(U1)的7脚与第二电位器(VR2)滑动臂相连;时基芯片(U1)的5脚经第六电容(C6)接地,3脚分两路,一路经第二电阻(R2)接地,另一路经第三电阻(R3)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第四电阻(R4)接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第二二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J4)的1脚,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J4)的2脚接地;时基芯片(U1)的4脚经第四电容(C4)接地、经第三电容(C3)接地和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经第六电阻(R6)接地和经第七电阻(R7)、第一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4)接地;开关(S1)的b脚分4路,第一路连接时基芯片(U1)的4脚,第二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三路连接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J3)的1脚,第四路经风扇(F1)接地;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J3)的2脚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开关(S1)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接收线圈(2)为漆包线绕成的环形盘状结构,接收线圈(2)的中间为空心,加热元件(4)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半导体制冷元件(5)的两侧,所述加热元件(4)为热敏PTC陶瓷电热元件;所述填充物(19)为橡塑防水保温棉;所述吸波层(6)为吸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彤,未经杨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6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钢连铸用中间包包盖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葛藤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