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单粒子辐照的超结VDMOS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9789.0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任敏;赵起越;邓光敏;张鹏;宋询奕;李泽宏;张金平;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子 辐照 vdmos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超结VDMOS器件,尤其是具有抗辐照能力的超结VDMOS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现代工业控制和国防装备的基础之一。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DMOS)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具有开关速度快、损耗小、输入阻抗高、驱动功率小、频率特性好、跨导高度线性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功率器件。但是在高压领域应用时,VDMOS会出现所谓“硅限”的瓶颈,即导通电阻随耐压的增长(Ron∝BV2.5)导致功耗的急剧增加。以超结(Super Junction)VDMOS为代表的电荷平衡类器件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硅限(silicon limit)”,改善了导通电阻和耐压之间的制约关系(Ron∝BV1.3),可同时实现低通态功耗和高阻断电压,因此迅速在各种高能效场合取得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泛。基本的超结结构为交替相间的p型半导体柱和n型半导体柱,该结构有效的前提是p、n柱严格满足电荷平衡。在器件处于关断状态时,在反向偏压下,由于横向电场(x方向)和纵向电场(y方向)的相互作用,p柱区和n柱区将完全耗尽,耗尽区内纵向电场分布趋于均匀,因而理论上击穿电压仅仅依赖于耐压层的厚度,与掺杂浓度无关,耐压层掺杂浓度可以提高将近一个数量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
随着航天技术、核能等高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性能商用半导体器件需要在核辐照环境中工作。空间辐射环境中存在多种高能射线粒子,如质子、电子、α粒子和重离子等。当高能的粒子入射VDMOS器件时,会产生电子阻止和核阻止。核阻止造成被辐照材料的晶格损伤,而电子阻止造成被辐照材料的组成原子电离,产生具有数百或更高能量的次级电子,并且沿次级电子的径迹又可产生大量的离子团,形成瞬发电流,如果该电流足够大,可能会造成VDMOS器件中寄生的双极型晶体管开启,如果漏源电压达到寄生BJT的击穿电压BVceo,寄生BJ T的集电区将发生雪崩倍增,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VDMOS的烧毁。
由此可见,提高功率器件的抗辐照能力至关重要,功率器件的辐照加固技术也因此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超结VDMOS作为一类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展其辐照特性和抗辐照加固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辐照能力的超结VDMOS器件。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传统超结VDMOS(如图1所示)的超结结构的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柱区4的下方,引入一层氧化硅介质层12。如图2所示,当高能粒子入射抗辐照加固的超结VDMOS,且器件漏端为高电位时,引入的氧化硅介质层12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1)高能粒子在氧化硅介质中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数目远低于在硅中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数目;(2)氧化硅介质层为辐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提供了更大的复合几率,有效降低了辐照电流;(3)氧化硅介质层的存在有效阻止了器件漂移区电场的峰值向“漂移区/重掺杂衬底”的交界处移动,防止了寄生双极型晶体管的雪崩注入型二次击穿。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埋氧化硅介质层的超结VDMOS结构具有比常规超结VDMOS结构更高的抗单粒子辐照能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单粒子辐照的超结VDMOS器件,其基本结构如图2a~2c所示,包括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衬底2、位于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衬底2背面的金属化漏极电极1、位于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衬底2正面的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半导体外延层3;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半导体外延层3顶部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5,每个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5中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6和一个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体区7;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6和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半导体体区7二者与金属化源极电极11相接触;栅氧化层8覆盖于两个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5和它们之间的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半导体外延层3的表面,栅氧化层8上表面是多晶硅栅电极9,多晶硅栅电极9与金属化源极电极11之间是场氧化层10。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半导体外延层3中具有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半导体柱区4,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半导体柱区4与旁边的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半导体外延层3相间设置形成超结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半导体柱区4上端与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5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半导体柱区4下方具有一层二氧化硅介质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串流内容播放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积雪草酸盐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