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关系数的肌电假肢控制源导联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2585.2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云;徐瑞;邱爽;陈龙;明东;綦宏志;万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72 | 分类号: | A61F2/7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关系数 假肢 控制 源导联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具体讲,涉及基于相关系数的不同动作下肌电假肢控制源导联优化新方法。
背景技术
肢体残疾已经成为我国人口中的最重大残障疾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帮助残疾患者有效地提高自理能力,改善肢体残疾者生活质量是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并成为医疗康复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肌电假肢又称肌电控制人造假肢(EMG controlled limb prosthetics),是一种利用残肢的肌电信号来控制假肢的人机系统,控制原理的实质为人体与假肢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帮助残疾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实验表明,当机体做某种动作时,大脑通过神经系统给相关肌肉发出一组生物电脉冲,并通过神经电位来刺激肌肉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动作,动作力度越大,肌肉发放的相应电信号也越大。一般肌电假肢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肌电提取装置(表面电极)、肌电滤波放大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动作执行装置和反馈装置。通过对肌电信号的研究,采用表面肌电信号控制假肢,实现对残疾者的残臂再造是当今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
1948年,R.Rec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例肌电假肢,给数以万计的残疾者带来了自主生活的希望。从1960年开始,肌电假肢被越来越多的截肢患者所接受,又因为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创性、实时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已成为康复工程领域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肌电控制假肢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奥托博克假肢矫形器生产公司发明了可以控制多手指的肌电假肢,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一种可以持续工作8小时的轻松便携肌电假手受到了截肢患者的欢迎。然而,目前的假肢有灵活度低、控制不精准、自由度差等诸多缺点,市场上还未见到技术成熟、控制精准的肌电假腿的诞生。同时,市场上的肌电假肢往往需要许多块肌电联合控制,这样不仅带来了不必要的冗余信息,还严重影响了肌电假肢的便携化和控制效率。进行不同动作下肌电假肢控制源的导联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寻找到最佳的导联优化预测方案。以达到更加精准快速预测下肢关节角度,控制肌电假肢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肌电假肢信号源导联优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取人体在深蹲、站起、伸膝和行走过程中六路肌肉的肌电信号,六路肌肉的肌电信号是:股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记录人体运动三维坐标,进而求得下肢膝关节角度信息;提取肌电的均方根值作为特征参数,计算其与下肢关节角度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去除不相关肌肉导联,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下肢肌骨动力学模型,预测关节角度,对比不同结果的误差,得到不同动作下最佳的导联优化方式。
利用以下公式求解肌电的均方根值:
其中,xk为第k个采集到的肌电信号,N为采集样本数;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随机变量间关联程度的量,相关系数越高,两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2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