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臭氧发生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9793.5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9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伊学农;宋桃莉;金鑫;王峰;赵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臭氧 发生 设备 | ||
1.一种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个电极对,由内向外依次呈同心圆分布,每个所述电极包括由内电极和外电极,所述内电极接高压端(16),所述外电极接地端(15),所述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之间为放电间隙(3),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对之间为放电间隙(3);
冷却液,设置于所述电极对的所述外电极外侧,以及所述同心圆的最内层;以及
外套,设置于所述复数个电极的最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为双冷却液,包括冷却水(10)和冷却油层(5),
其中,所述冷却水(10)设置于所述同心圆的最内层,
所述冷却油层(5)设置与所述电极对的所述外电极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对包括:电极对Ⅰ(8)、电极对Ⅱ(9),以及电极对n,每个所述电极对由内向外依次为内电极、介电体、放电间隙(3)、外电极、冷却油层(5),电极对Ⅰ(8)内的放电间隙(3)与电极对Ⅰ(8)和电极对Ⅱ(9)间的放电间隙(3)为联通的,每个所述电极对内的放电间隙(3)和与其相邻的外层电极对之间的放电间隙(3)均为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
相邻电极对的内电极和外电极交替排列,每个电极对的外电极和与其相邻的外层的电极对的内电极又组成了另一个电极对,相邻两个电极对实际组成的是3个电极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
气源气体的气源进气口(12)和臭氧的出气口(13)位于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
电极对Ⅰ(8)内的放电间隙(3)的前端为气源进气口(12),电极对Ⅰ(8)和电极对Ⅱ(9)间的放电间隙(3)的前端为出气口(13),每个电极对内的放电间隙(3)的前端为气源进气口(12),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对之间的放电间隙(3)的前端为出气口(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为不锈钢外套(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7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羟胺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控除尘卸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