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杆与齿轮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1365.1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祝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立群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F02B7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杆 齿轮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一种推杆与齿轮传动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推杆与齿轮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发动机主要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转动,活塞推动连杆做功时的运动方向与连杆存在不停变化的夹角并产生侧向分力,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耗,还会加重活塞环与汽缸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由推杆内部的直齿条直接驱动齿轮转动的推杆与齿轮传动机构,齿轮在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后分别与推杆内两侧的直齿条啮合,推杆随活塞一起运动时通过直齿条驱动齿轮和输出轴转动,齿轮随输出轴转动时也能驱动推杆运动,从而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转动,输出动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推杆随活塞一同运动并直接通过直齿条驱动齿轮和输出轴转动做功,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节省能源,并减小气缸和活塞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推杆101的侧面视图。
图2是推杆101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沿图2中3-3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推杆101内的非圆内齿轮120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沿图3中5-5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齿轮轴100和齿轮110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齿轮301的侧视平面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齿轮301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沿图5中11-11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齿轮201的侧视平面图。
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齿轮201的立体图。
图14至图19是第一实施例在发动机运行到不同行程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20至图22是对第一实施例中的齿轮201进行改进的示意图。
图23至图3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齿轮201的沟槽凸轮202改为凸缘凸轮203的示意图。
图2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齿轮201的沟槽凸轮202改为凸缘凸轮203后沿图5中11-11的局部剖视图。
图32至图33是对第一实施例中齿轮301与推杆100的结合方式进行第一种改进的附图。
图34至图37是对第一实施例中齿轮301与推杆100的结合方式进行第二种改进的附图。
图38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9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0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推杆101的侧面视图。
图41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推杆101的正面视图。
图42是第二实施例沿图41中的42-42的局部剖视图。
图43是第二实施例沿图42中43-43的剖视图。
图44是第二实施例的齿轮100和齿轮108的立体图。
图45是第二实施例的齿轮301的侧视平面图。
图46是第二实施例的齿轮301的立体图。
图47是第二实施例的非圆齿轮304的立体图和侧视平面图。
图48是第二实施例的连杆的立体图。
图49是第二实施例的沿图43中49-49的局部剖视图。
图50是第二实施例的凸缘凸轮207的平面视图。
图51是第二实施例的凸缘凸轮207的立体图。
图52至图57是第二实施例在发动机运行到不同行程时的示意图。
图58至图60是对第二实施例的凸缘凸轮207进行改进的示意图。
图61是对本发明中的推杆101内的非圆内齿轮进行改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首先,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发动机的气缸体400内设有导槽401,推杆101的上端与活塞111连接,推杆101与气缸体内壁接触的两侧有长条状凸起的键106,另两侧的靠近低端设有短轴107;推杆101的键106与活塞运动的方向平行并装入气缸体400的导槽401中,推杆101被限制为只能在气缸体400内沿活塞111的轴向直线运动。推杆101内部有一空腔,该空腔内壁为非圆内齿轮120,且该空腔内有一齿轮轴100与非圆内齿轮120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立群,未经祝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