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7264.3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孔秋东;简中祥;杨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结构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制作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发展,其内部的电路密度越来越大,所含元件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晶片的表面无法提供足够的面积来制作所需的互连线(Interconnect)。为了配合元件缩小后所增加的互连线需求,利用通孔实现的两层以上的多层金属互连线的设计,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所必须采用的方法。
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的不断减小,半导体器件中通孔的临界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也相应减小,在通孔中填充钨金属时易产生空洞,严重影响所制造互连结构的电学特性。另外,现有工艺在对通孔进行钨金属材料填充之前,通常会先在通孔的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以提高介质层与后续形成钨金属互连线之间的粘附性,以及作为介质层与后续形成钨金属互连线之间的阻挡层,防止钨金属向介质层扩散。
参考图1,为现有工艺在通孔中填充钨金属材料,形成互连结构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1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位于介质层内的通孔;步骤S1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沉积氮化钛粘附层;步骤S13,在所述通孔内沉积钨金属材料,形成金属互连线。图2为图1互连结构形成方法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包括,衬底100;位于衬底100上的介质层102;位于介质层102中通孔底面和侧壁上的粘附层104;位于通孔内的钨金属互连线106。然而,在通过化学气相工艺在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104的过程的同时,还会形成一些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并残留在通孔的底部和侧壁上。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对所述通孔进行金属材料填充时,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会影响气相吸附以及成核等反应步骤,导致通孔开口部的金属材料提前封口,在所形成的钨金属互连线106内产生空洞108。
而钨金属互连线的形成质量对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大,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的多个性能参数。如果钨金属互连线填充质量不佳,将导致所形成互连结构的接触电阻(contact resistance)较大,电阻的均匀性较差,以及使得所形成的互连结构电阻标准偏差(STDEV)较大,影响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以及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
在公开号为CN101996924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可以发现更多关于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
因此,在互连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小在金属互连线中产生空洞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防止所形成的互连结构中包含空洞,导致互连结构的接触变大以及电阻均匀性较差,提高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形成于介质层中的通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进行加热处理;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
可选的,所述介质层的材质为低k材料或超低k材料。
可选的,所述粘附层的材质为氮化钛。
可选的,以四二甲基胺钛为原料沉积所述粘附层。
可选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时,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的具体参数包括:压强在1~10mTorr范围内,温度在350~450℃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在115~135nm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加热处理的加热气体为惰性气体或氮气,加热的温度在350~450℃范围内,加热的时间在10~90s范围内。
可选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
可选的,所述金属互连线的材质为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在通孔中粘附层形成后,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沉积粘附层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挥发,避免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对后续通孔中金属材料的沉积造成影响,使在金属互连线中产生的空洞减小或消除,改善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提高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所形成的互连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高效型双列闭式钢片综
- 下一篇:鱼道结构及集鱼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