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擦玻璃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7466.8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冯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02 | 分类号: | A47L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姚垚;项荣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擦玻璃机器人,属于家用小电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擦玻璃机器人通常是通过被相互吸附的磁铁压紧的抹布擦拭清洁玻璃的正反两个平面,起到清洁玻璃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擦玻璃机器人都是通过主动机、从动机相互吸附,使机器在玻璃两侧夹紧,并利用夹在机器和玻璃中间的抹布清洁玻璃表面。这种设计虽然能够同时清洁玻璃的正反两个平面,但是对磁铁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对机器的工作环境有限制,如果玻璃一边有障碍物,主动机和从动机就很容易错位导致跌落。而且这种结构对玻璃的厚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当玻璃的厚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该机器就无法使用了。同时,使用机器时,需要双手操作,同时将主动机和从动机放置在玻璃的正反两侧,使用起来不太方便,特别是在高空环境下作业,人为双手操作,不方便也更不安全。另外,目前市面上擦玻璃机器人考虑到机器贴边后需返回的原因,机器的端部都是设计成圆弧形的,以方便机体的转动和返回,而这样的设计导致的结果就是有框玻璃的边角擦拭不到,因而留下死角,机器并不能完全发挥其清洁玻璃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擦玻璃机器人,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灵敏度高,可控性强,有效完成对各个边角的除尘和清洁工作。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擦玻璃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第一清洁单元,所述擦玻璃机器人还包括可旋转设置在机体底部两端的一对吸附转盘,驱动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所述吸附转盘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动力在两个吸附转盘上输出的大小和方向,驱动所述一对吸附转盘以垂直于玻璃表面的竖直轴为中心旋转或静止,控制两端的一对吸附转盘交替形成高速端和低速端、或者高速端和静止端,通过两者的转速差,实现擦玻璃机器人的行走;其中,所述机体和吸附转盘之间可旋转设置有边角除尘单元,所述边角除尘单元的边缘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吸附转盘的外缘,形成除尘部,所述除尘部的外缘形状与待除尘的边角轮廓对应设置。
为了使所述的边角除尘单元与所述机体之间还设有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为复位拉簧,连接在所述边角除尘单元靠近机体的内侧端和机体上。
为了方便对玻璃直角框架内的清洁,所述除尘部在与擦玻璃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平行的平面上形成直角端部。
根据需要,所述边角除尘单元旋转一定角度后与所述机体两侧相抵紧,所述一定角度的范围是0°~90°。
为了方便转动且节省空间,所述吸附转盘和所述边角除尘单元同轴设置。
具体来说,所述吸附转盘通过其旋转传动轴连接机体,所述边角除尘单元套设于所述旋转传动轴上。
所述吸附转盘和所述机体之间还设有套设于所述旋转传动轴的固定机构,所述吸附转盘通过螺栓与固定机构相连,所述边角除尘单元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套设于所述旋转传动轴上。
所述边角除尘单元通过轴承套设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边角除尘单元通过盖板连接所述轴承,所述盖板与所述边角除尘单元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的吸附转盘包括支架和吸盘,所述吸盘为环形的软胶吸盘,所述支架上设有凹槽,所述软胶吸盘通过弹性垫圈嵌设在凹槽内定位。
为了对边角进行有效除尘,所述边角除尘单元包含边角除尘单元支架和第二清洁单元,所述边角除尘单元支架通过旋转传动轴连接于机体,所述第二清洁单元连接固定于所述边角除尘单元支架突出于所述吸附转盘的边缘处。
综上所述,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灵敏度高,可控性强,有效完成对各个边角的除尘和清洁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图;
图6、图7和图8分别为本发明擦玻璃机器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β型硅酸铁组合物和氮氧化物还原方法
- 下一篇:矫直辊压曲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