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4733.4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昭;王磊;原大宁;刘丽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轴承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轴承要求具有高速、重载和高可靠性的性能,为评估高速铁路轴承的可靠性,需要对高速铁路轴承实际运行时的动态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高速铁路轴承的试验加载问题研究较少,而且有关高速、重载的轴承试验装置基本都采用单纯的液压加载方式,造成试验装置体积庞大,功耗较高,而且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液体容易泄露。
同时现有的轴承加载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轴承性能试验尤其是寿命可靠性试验的试验周期很长,而一台轴承试验加载装置一次可测试轴承的数量又较少(一般最多为两个),因而试验效率偏低。(2)大多数轴承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都采用一个液压缸提供一个方向的加载力,因此对需要在轴向和径向同时施加载荷的轴承,就得采用两个液压缸分别提供轴向力和径向力。所以,研制与之相适应的高转速、重载荷、寿命可靠的轴承试验加载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加载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轴承加载装置中体积大,功耗高,试验效率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加载装置,包括机座部分、传动部分和加载部分,加载部分包括轴向加载装置及径向加载装置,
所述的机座部分结构是,在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支座、轴承支座和四个轴承支撑座,在电机支座上安装有变频电机,在轴承支座上安装有轴承,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同轴设置;四个轴承支撑座两两同轴设置且分别对应安装在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的连轴线两边,每边的两个轴承支撑座中同轴安装有支撑轴承,两个支撑轴承上分别安装有试验主轴和试验主轴二,试验主轴和试验主轴二的形状及尺寸完全一致;
所述的传动部分结构是,变频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带轮轴连接,带轮轴的另一端套装在轴承中,带轮轴上同时安装有V带和V带二,V带和V带二的另一端分别朝向两侧套装在从动轮和从动轮二上,从动轮和从动轮二分别安装在试验主轴和试验主轴二上。
本发明的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轴向加载装置结构是,在工作台上设置有油箱,油箱与滤油器的一端相通,滤油器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泵,液压泵和溢流阀并流后与电液伺服阀连接,电液伺服阀与两个液压缸同时联通,电液伺服阀与液压缸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指示表,液压缸内设置有无杆活塞和滑块,每个滑块上的两个接点通过钢索分别与两组增力机构相连,每个增力机构的输出端并列连接有一个轴向加载头,轴向加载头设置在轴向轨道中,轴向加载头的加载端顶在被试轴承的端面;
所述的径向加载装置结构是,在工作台上设置有油箱二,油箱二与滤油器二的一端相通,滤油器二的另一端与液压泵二连接,液压泵二和溢流阀二并流后与电液伺服阀二连接,电液伺服阀二与液压缸二相连,电液伺服阀二与液压缸二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指示表二,液压缸二内设置有无杆活塞二和滑块二,滑块二上的两个接点通过钢索分别与两组增力机构二相连,增力机构二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径向加载头连接,两个径向加载头设置在径向轨道中,两个径向加载头的加载端分别顶在一组被试轴承的外圈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液压传动与增力机构相结合,有效地降低加载系统的输入力,有效地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增加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还节省了功耗;(2)利用增力机构特性将一个液压缸的输出力并列分配给两个轴承,只用了四个液压缸便实现了8个加载力(分别是4个轴向力和4个径向力),节省了液压缸的数量,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3)本装置一次可测试四个轴承试件,能够对轴承进行轴向和径向加载,特别是涉及具有高速重载特性的高铁轴承试验加载装置,比传统的试验装置至少多测两个,在试验周期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的轴向加载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装置的径向加载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