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粘附带的爬壁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1488.X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杰;梅涛;孙少明;吴暄;刘彦伟;胡重阳;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粘附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带有粘附带的爬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爬壁机器人是可以在垂直壁面上爬行并完成作业的自动化机器人,在民用、军事、航天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民用领域,爬壁机器人被用来清洗大厦外壁墙面和玻璃、检测舰船船体、检测核密封罐等;在军事反恐领域,爬壁机器人可用来进行侦察窃听、研制蛙人等;在航天领域,爬壁机器人可用来进行舱外维修等。
爬壁机器人必须具备吸附与移动两个基本功能。常见的吸附方法有负压吸附与磁吸附两种方式。其中,负压方式通过吸盘内产生负压而吸附于壁面上,不受壁面材料的限制,但要求墙面光滑平整;磁性吸附则有永磁体和电磁铁两种方式,但只适用于吸附导磁性壁面。两种吸附方式的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爬壁机器人常见的移动方式有足式和轮式两种。其中足式爬壁机器人自由度较高,灵活性较好,但结构复杂,轮式爬壁机器人灵活性较差,但是结构简单,爬壁性能稳定。
对于爬壁机器人,在粘附力一定的情况下,质量更轻的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爬壁性能,因此轻量化设计在爬壁机器人的设计中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粘附带的爬壁机器人。
带有粘附带的爬壁机器人,包括驱动单元、执行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直流减速电机、齿轮组;执行单元包括前轮轴、后轮轴、车轮、粘附带,粘附带卡在车轮的凹槽中,所述的粘附带为带有粘性的橡胶材料制成。
爬壁机器人还包括一个底盘,且直流减速电机固定在底盘的前端,齿轮组的传动比为1∶1,爬壁机器人通过前轮轴驱动。底盘是具有甲虫鞘翅式的弧面结构设计。
底盘的后端安装有可以调节预压力的尾巴结构。所述的可以调节预压力的尾巴结构包括推杆、弹簧、螺母、尾巴以及将尾巴固定在底盘上的销,其中,推杆尾端通过螺纹与螺母连接,弹簧套在推杆上,尾巴可以绕销做旋转运动。
前、后轮轴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底盘的前后两端,支撑架连接前、后轮轴。所述的车轮是两端稍高,中间凹陷的槽型轮。所述的车轮有四个车轮,前、后各两个车轮;所述的粘附带有两条粘附带,左、右各一条粘附带。
本发明是一种带有粘附带的爬壁机器人,该爬壁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轻的质量,且采用了粘附和移动方式的技术设计,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场合行进。另外,本发明方便操作使用、造价成本不高,适合在相关技术领域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底盘;2、前轮轴;3、齿轮组;4、粘附带;5、直流减速电机;6、支撑架;7、推杆;8、弹簧;9、螺母;10、尾巴;11、后轮轴;12、车轮;13、轴承;14、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特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此,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直流减速电机5、齿轮组3;执行单元包括前轮轴2、后轮轴11、四个车轮12、轴承13、两条粘附带4。爬壁机器人的底部安装有一个底盘1,且直流减速电机5固定在底盘1的前端。底盘1具有甲虫鞘翅式的弧面结构设计。
本发明驱动单元的直流减速电机5和齿轮组3均固定在底盘1前端,且齿轮组3的传动比为1∶1。执行单元的前轮轴2和后轮轴11分别固定在底盘1的前端和后端,每根轮轴上装有两个车轮12,前、后车轮12之间设有粘附带4。
启动直流减速电机5,通过齿轮组3的传动,车轮12将带动粘附带4运动。粘附带4是具有粘附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粘附时不留痕迹并可以反复使用的特点。
前轮轴2与后轮轴11之间装有支撑架6,车轮12为两侧高中间凹陷的槽型轮,粘附带4卡在车轮12的凹槽中,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前轮轴2与后轮轴11的平行度,防止粘附带4在运动过程中脱出。
本发明的底盘1采用弧面形状的仿生机身设计,可以达到增大机器人强度和减小机器人重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机、显示器及计算机系统
- 下一篇:架桥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