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33952.9 申请日: 2012-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2727892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陈嵘祎;陈智毅;梁琨;邱日想;林雁;杨凤 申请(专利权)人: 陈智毅;陈嵘祎
主分类号: A61K41/00 分类号: A61K41/00;A61P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150 广东省广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靶向 顺磁性 稀土 离子 光敏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在治疗肿瘤的众多方法中,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以其有效、安全、副作用小、可协同性、可重复性和相对成本低等优点脱颖而出,并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目前光动力疗法已被美、英、德、日等国家正式用于临床多种肿瘤的治疗。

决定光动力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光敏剂的光敏活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Photofrin I)和双血卟啉醚(Photofrin II)在波长大于600nm的红光区吸收较弱,同时还存在成分复杂、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而一些已进入临床试验的第二代光敏剂虽都具有结构单一、单态氧产率高、在波长650~900nm处有较强的吸收,可促进光对组织的渗透等优点,但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仍不够理想,尤其是他们的疏水结构不仅使肠道外用药非常困难,而且由于疏水骨架对水分子的排斥作用使其水溶剂中倾向于自身聚集,从而严重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对光的吸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16~20mg氧化钆(Gd2O3)、16~20mg氧化铕(Eu2O3)和36~40mg氟化钠(NaF),置于烧杯中,加入12~18ml油酸、12~18ml乙醇和25~35ml水,超声搅拌至混合均匀,将其倒入反应釜中,置于150℃烘箱内反应22~26h,待反应结束后,将上清液倒掉,沉淀用35~45%乙醇(体积百分数)洗涤两次,置于烘箱内烘干,得NaGdF4:Eu纳米颗粒;

(2)称取18~22mg NaGdF4:Eu纳米颗粒溶于13~17ml异丙醇中,加入18~22mL H2O和22~28mL饱和浓氨水及58~62mg光敏剂TMPyP,超声分散后,置于35℃±1℃水浴中,滴加含有25μL TEOS(正硅酸乙酯)和18~22mL异丙醇的混合溶液,反应3.5~4.5h后,滴加含有200μL APTES(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28~32mL异丙醇的混合溶液,继续反应1h,所得产物离心分离,沉淀物经乙醇洗涤两次后,置于烘箱过夜干燥,即得到表面氨基修饰的稀土光敏纳米颗粒;

(3)取氨基修饰后的稀土光敏纳米颗粒50mg分散于95~105mlPBS缓冲溶液(pH=7.4)中,依次加入10mg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50μL EDC(二氯乙烷)和95~105ml2.2mg/ml的转铁蛋白溶液,37℃恒温振荡器中反应3.5~4.5h后,将产物离心洗涤两次,重新分散于95~105mlPBS缓冲溶液中,即得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置于4℃冰箱中备用。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氧化钆(Gd2O3)具有顺磁性,转铁蛋白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因此,表皮肿瘤治疗直接采用稀土纳米光敏剂+超声转染+激光光动力治疗就可以,不必加入核酸的内容,因为无机稀土很难与核酸结合,但光敏剂可以和稀土纳米材料结合。而针对体内转移性肿瘤可静脉给药后利用磁力设施诱导靶向纳米粒准确定位于转移灶,然后,用近红外线激活稀土荧光纳米材料,显示红色荧光,激光激活光敏剂产生单线性氧杀灭转移灶肿瘤细胞(光动力技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为红外光激发,可见光发射由于激发能量,低生物组织不会产生自体荧光,从而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背景干扰,另外稀土元素具有毒性低、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三价Gd3+掺杂的转换纳米材料还具有优越的顺磁性,总之,本发明的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具有制备方便、毒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顺磁性优越等优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智毅;陈嵘祎,未经陈智毅;陈嵘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