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ε-己内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5100.3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1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旭;赵小双;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3/04 | 分类号: | C07D313/04;C07D307/6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内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ε-己内酯,具体来说就是一种采用H2O2间接氧化环己酮两步法合成ε-己内酯并实现原料循环利用的方法。
技术背景
ε-己内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聚己内酯或与其它酯类共聚或共混改性,其中聚己内酯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以及良好的渗透性,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ε-己内酯合成尚存在着生产的安全性、产品的稳定性等方面的难题,使得其合成技术难度大。目前只有美、英、日等国的少数几家公司在生产,而我国主要依靠进口。因此,ε-己内酯合成工业技术的开发不仅能在技术上填补国内的空白,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
自1988年报道,在浓硫酸的催化下,采用过氧乙酸作为氧化剂,经Baeyer-Villiger氧化环己酮合成了ε-己内酯。目前,过氧乙酸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仍然是最主要的合成方法。虽然这种经典的方法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缺点,如:成本高,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浓度易爆炸的过氧化物,同时会产生的大量的有机酸副产物,造成了环境严重的污染。因此,以氧气或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的工艺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目前以氧气或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的工艺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研究,因催化剂的活性大小将直接影响氧化反应的速率和产品的收率,决定该反应是否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体过氧酸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的方法,以解决传统工艺中ε-己内酯易水解,精馏过程易发生爆炸的问题。同时对合成ε-己内酯过程中析出的固体采用反应精馏脱水、重结晶制备丁二酸酐,以实现原料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ε-己内酯的方法,是一种采用固体过氧酸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先采用质量浓度为70%的双氧水氧化丁二酸酐,得到固体过氧丁二酸,然后在常压下按摩尔配比为n(过氧丁二酸):n(环己酮)=1:1~2:1将固体过氧丁二酸缓慢加入环己酮和溶剂中,在温度为20-60℃下反应1-5h时间得到质量浓度为7%~20%的ε-己内酯溶液;最后通过精馏,得到所述ε-己内酯。
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固体过氧丁二酸:
按质量配比为m(丁二酸酐):m(螯合剂)= 100:1~300:1,将丁二酸酐和螯合剂混合,在机械搅拌,30~40℃下溶解于CH2Cl2中,形成反应体系;再按质量配比为m(丁二酸酐):m(70%H2O2)=1:1~2:1,将H2O2于≤10分钟逐滴加入所述反应体系中,反应5分钟后按质量配比为m(丁二酸酐):m(Na2CO3)=5:1~10:1,加入Na2CO3,继续反应30分钟后按质量配比为m(丁二酸酐):m(H2SO4)=5:1~10:1加入质量浓度为96%的硫酸,然后在35~40℃下反应30分钟后过滤,用50~100ml质量浓度为99%的二氯甲烷洗涤两次,并在真空干燥箱≤30℃下干燥,即得到固体过氧丁二酸。
所述溶剂为乙酸。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合成的ε-己内酯,其用途是:将合成ε-己内酯析出的固体在制备丁二酸酐中的应用。
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丁二酸酐:将合成ε-己内酯过程中析出的固体在温度为180-210℃下采用填料塔反应精馏,脱水1-2h得到粗丁二酸酐,然后通过重结晶工艺得到纯度为99%的丁二酸酐。
在所述反应精馏脱水过程中,溶剂为四氢萘,用量为50~90ml,带水剂为邻二甲苯,用量为5~25ml;重结晶过程中,溶剂为乙酸乙酯,用量为30-50ml,温度为80~90℃,时间为0.5-2h。
所述填料塔高度为300-50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其一.实用性强:
在传统的过氧化氢间接氧化法中,由于反应体系中水的存在,反应生成的ε-己内酯易发生水解,从而导致ε-己内酯收率和选择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5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升降桌的升降支架
- 下一篇:自动收放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