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产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5889.2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军;张玥;龚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12N9/00;C12P13/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氨基 甲酰胺 合成 催化 氨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T-C2,尤其涉及利用该微生物发酵生产的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来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茶氨酸(L-Theanine)是茶树中特有的非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它是茶叶中主要的品质与功能成分之一,因其具有安神镇静、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作用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并于2002年被美国健康食品行业评为最具潜力的天然产物之一。
L-茶氨酸的天然来源途径极少,茶树体内的L-茶氨酸是以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在茶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它与茶树氮代谢有密切关联。目前其制备主要包括从茶叶中直接分离纯化、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等几种方法:
(1)分离纯化:由于茶叶中还存在其他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物质,如咖啡因和茶多酚等,那么针对现阶段的研究,最为关键的难点在于如何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L-茶氨酸。
(2)化学合成:茶氨酸化学合成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廉价的生产方法。但是化学合成会产生较多副产物,而且得到的产物是L-构型与D-构型的消旋体,同时反应时间较长、污染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3)生物合成:从产品加工成本、产品安全性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考虑,生物合成是制备L-茶氨酸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L-茶氨酸生物合成主要包括茶树细胞悬浮培养、茶树愈伤组织培养、及微生物酶促合成等方法。现在国外L-茶氨酸生物合成主要采用微生物酶促合成法生产。
合成L-茶氨酸的微生物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和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四种。上述四种微生物酶均具有γ-谷氨酰基转移功能,即在适宜条件下皆能将谷氨酰基转移给乙胺而合成L-茶氨酸,但合成机制有所不同。其中,谷氨酰胺转肽酶合成途径须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而其他三种则可以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偶联酵母发酵作为ATP产生系统,就能合成L-茶氨酸。由于谷氨酰胺市价过高,且相比谷氨酰胺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对乙胺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反应中不产生副产物谷氨酰胺,使得其成为L-茶氨酸酶促合成的主要研究方向。
由此可见,就目前L-茶氨酸的市场关注度和需求量而言,寻找一种能够生产合成L-茶氨酸的微生物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并建立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对其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因受到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限制,对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的酶源筛选、培养与固定化及其酶促合成L-茶氨酸等关键技术难点,国内外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微生物产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研究已成为当前L-茶氨酸制备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T-C2,同时还提供利用该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T-C2发酵生产的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本发明的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T-C2,已于2012年6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2232,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本发明菌株近玫色锁掷孢酵母T-C2,菌落呈玫粉色,形态呈卵圆形凸起,不透明,表面光滑,边缘平整,菌体粘稠,易挑起,菌体多呈椭圆形或球杆状有锁状联合,年幼的菌落中可生出茁芽;经生化检测发现,糖发酵、硝酸盐还原和类淀粉物质的生成试验均呈阴性,脲酶试验呈阳性;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555 bp序列,BLAST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最为接近。
参照《真菌鉴定手册》、中国真菌志及酵母菌各属检索表,按J·Lodder 酵母分类学鉴定进行分析,由检索表将其归为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5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