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无损鉴别初榨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1033.6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5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申世刚;夏立娅;孙汉文;李超;张晓瑜;谷亚坤;尹华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7100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无损 鉴别 橄榄油 油橄榄 渣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准确、快速鉴别橄榄油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初榨橄榄油指专门用机械方式或其他物理方式直接从油橄榄鲜果中获取的天然油,榨油过程中的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不导致油中天然成分改变。该油只进行过清洗、倾析、离心或过滤处理,没有进行过任何其他物理、化学处理。初榨橄榄油是品质最好的橄榄油,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美容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
油橄榄果渣油指采用溶剂或其他物理方法从油橄榄果渣中获得的油脂,不包括重酯化工艺获得的油脂,不得掺杂其他种类的油脂。该类油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称作“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的品质、营养价值和价格均逊于橄榄油。
橄榄油在国际市场呈走俏趋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目前市场广泛存在橄榄油中混入低品质食用油的掺伪行为。虽然各国均已颁布橄榄油的各项质量标准,但仍然缺少快速、无损、准确鉴别橄榄油掺伪的方法。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关注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方便简易,无污染并且非破坏性等特点。第二军医大学的翁欣欣、陆峰等人利用近红外光谱和 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初榨橄榄油中掺入芝麻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鉴别方法;首都师范大学的庄晓丽、张卓勇等人利用近红外光谱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橄榄油掺入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山茶油、葵花籽油、罂粟油的混合油的鉴别方法;同时该课题组还建立了特级初榨橄榄油和普通橄榄油的近红外鉴别方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的王传现建立了橄榄油中掺入种菜籽色拉油、毛菜籽油、毛豆油、芝麻油、大豆油及葵花籽油的鉴别近红外鉴别方法。但均未对橄榄油中掺入品质更为接近的油橄榄果渣油进行鉴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无损鉴别初榨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的方法,能够快速、无损、准确的鉴别初榨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以及初榨橄榄油中是否掺入油橄榄果渣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无损鉴别初榨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A、扫描初榨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及二者的混合油的近红外光谱图:将油橄榄果渣油掺入初榨橄榄油中制备样液,掺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6%、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将初榨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及混合油分别装入样品杯中,排除样品杯内气泡,以仪器的内置背景作为参比,在15℃-16℃室温下,利用傅里叶近红 外光谱仪采集12500cm-1-4000cm-1范围内光谱信息,扫描分辨率为8cm-1;每个样品扫描多次后取平均值;
B、光谱预处理:此步骤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处理,平滑点数为17;
C、建立鉴别模型:建立合格性测试定性鉴别模型、Fisher’s定性判别模型或者最小二乘回归法定量预测模型;
D、扫描未知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将未知样本装入样品杯中,排除样品杯内气泡,以仪器的内置背景作为参比,在15℃-16℃室温下,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12500cm-1-4000cm-1范围内光谱信息,扫描分辨率为8cm-1;每个样品扫描多次后取平均值;
E、未知样本的光谱预处理:将未知样本近红外光谱图平均谱图经过一阶导数处理,平滑点数17;
F、定性或定量判断:利用步骤C中建立的合格性测试定性鉴别模型、Fisher’s定性判别模型或者最小二乘回归法定量预测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1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