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预处理工艺及应用该工艺的垃圾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3718.4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登平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027;F23G5/44;F23G7/00;F23G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1137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预处理 工艺 应用 垃圾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预处理工艺及应用该工艺的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实际经验表明,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其释放出的热量要足以提供垃圾到达燃烧温度所需的热量和发生燃烧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否则就必须添加辅助燃料以人为提升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然而,现有的垃圾焚烧多采用直接卸车堆放,之后再马上输入垃圾焚烧炉中焚烧方式,普遍存在堆放管理不足,堆放周期不够现象,而生活垃圾自身热质较低,还有大量不可燃烧物及水份,最终致使使焚烧炉的内部温度难以达到所需的燃烧热值,从而必然又需耗费大量辅助燃料助燃,不但极大的增加了焚烧发电单位的经营成本,同时由于无法充分燃烧垃圾,导致其排放的燃烧后渣滓含有大量二噁英等有害物质,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387962A“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法及系统”中公布了以下方案:将垃圾负压处理后进行烘干,烘干后的垃圾按种类进行分拣处理,将其中的有机易腐物、建筑废料等分离出来分类进行处理,之后将其剩余垃圾进行焚烧;上述方式虽理论可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原生垃圾进行负压以及烘干处理,需耗费大量能源,同时其分门别类的分拣处理也导致其处理效率难以保证。
此外,中国专利CN201500671U的“基于机械生物联合预处理的生活垃圾焚烧系统”也公开提出:初始时即对原生垃圾进行破袋和人工预分选,以分选出大体积陶瓷等惰性组分,此后将剩余垃圾进行破碎处理,随后进入机械生物联合处理单元进行好氧生物处理,之后将其处理后的垃圾送入焚烧炉;上述方式确可部分保证垃圾焚烧炉的燃烧热量,然而,由于其不存在垃圾分置堆放问题,而是直接采用机械翻堆方式先卸掉位于垃圾堆上部的新鲜垃圾而抓取位于其下部的发酵垃圾送入焚烧炉,其新鲜垃圾再重复堆盖,一方面不可避免的产生的生产力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其生产效率的降低,最终对焚烧厂家的生产效益产生极大影响;同时,在大量新鲜的含水垃圾的重复堆积下,往往导致在先反应完毕并含水均匀的垃圾再次被重复浸湿,同时其部分和新鲜垃圾接触区域含水率增大,此种垃圾在进入焚烧炉后,由于其热量极其不均匀,从而导致焚烧效率愈低下,能耗极高;此外,上述现有结构都为对于固体原生垃圾实现的焚烧处理操作,而对于原生的污水及污泥等低燃烧值的垃圾,上述结构往往就难以有所作为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可靠的垃圾预处理工艺,可使经其处理后的垃圾热值高而易于焚烧,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预处理工艺,至少包括由前至后依序衔接布置的破碎输送单元以及垃圾堆放单元,所述垃圾堆放单元包括两个以上的用于堆放破碎处理后垃圾的堆放区间,所述堆放区间的数目大于或等于其垃圾的设定堆焐发酵及好氧反应完成的天数。
上述方案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采用区间管理、垃圾分堆堆放的方式,各垃圾堆放区域间互不干涉,当一处垃圾堆放区间的垃圾反应完毕后,可直接送至焚烧炉,同时在原有区间补充新垃圾,从而在充分保证其生产效率的前提下确保其焚烧垃圾的高热值;其方案由于无外界干涉,反应完成的垃圾水分均匀且热值高,适于焚烧,同时由于堆放区间的数目大于或等于待发酵垃圾的设定堆焐发酵及好氧反应完成的天数,保证了各堆放区域的垃圾的循环更新始终满足焚烧需要,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垃圾预处理工艺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高,可实现垃圾的快速焚烧以及高效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使用上述垃圾预处理工艺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垃圾堆放单元侧部的垃圾焚烧单元,所述垃圾焚烧单元进料端通过供料厢衔接至位于垃圾堆放单元侧部处的出料端,垃圾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破碎输送单元和/或垃圾堆放单元旁侧的污泥处理池,所述垃圾堆放单元排出的高浓度渗沥液经收集并汇总至污泥处理池处,并与外部原生污水或污泥溢出液进行混合处理以排至垃圾焚烧单元的焚烧炉内燃烧;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并排设置的预备煤库、用于放置水泥及飞灰气块的混合库以及炉渣储存罐,所述炉渣储存罐接收垃圾焚烧单元所产生的焚烧炉渣;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水处理部,所述污水处理部接收垃圾预处理工艺的各部分排出的普通渗沥液并进行后续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登平,未经李登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3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