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开封电缆线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7796.1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9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李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贤 |
主分类号: | H02G3/00 | 分类号: | H02G3/00;H02G3/04;H02G3/06;H01R13/04;H01R13/10;H01R13/213;H01R13/40;H01R13/46;H01R13/52;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51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开封 电缆线 | ||
1.一种机动车开封电缆线束,由低压电线(1)、开塞电缆(2)、穿封电缆(3)、固封电缆(4)、端头套(5)、支分盒(6)、锡连器(7)、多插座插接器(8)、插接器(9)、电线接头(10)和胶管(11)构成,其特征在于开塞电缆(2)由低压电线(1)、开塞波纹管(12)、橡胶封缝条(13)和端头套(5)组成,开塞波纹管(12)上纵向有开塞槽(14),开塞槽(14)中纵向有一开塞缝(15)、开塞缝(15)两边有封缝锁片(16),低压电线(1)由开塞缝(15)塞入开塞波纹管(12)中,橡胶封缝条(13)装入开塞槽(14)中,开塞槽(14)中的封缝锁片(16)穿入橡胶封缝条(13)的锁槽(17)内,然后开塞波纹管(12)的端头装上端头套(5)组成开塞电缆(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开封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穿封电缆(3)由低压电线(1)、橡胶波纹管(18)和端头套(5)组成,低压电线(1)由橡胶波纹管(18)的一端口穿入从另一端口穿出,然后橡胶波纹管(18)的端头装上端头套(5)组成穿封电缆(3),固封电缆(4)是橡胶外包皮(19)将低压电线(1)包封在里面组成,端头套(5)由上套盖(20)、下套盖(21)和开口橡胶圈(22)组成,上套盖(20)和下套盖(21)里一端是波纹管槽(23)另一端是开口橡胶圈槽(24),外边上套盖(20)上有扣夹(25)下套盖(21)上有扣环(26),开口橡胶圈(22)纵向有一开口缝(27),上套盖(20)在上下套盖(21)在下开口橡胶圈槽(24)内夹装着开口橡胶圈(22),下套盖(21)的扣环(26)扣锁在上套盖(20)的扣夹(25)上连接在一起,端头套(5)装在开塞电缆(2)的端头,上套盖(20)内的波纹管槽(23)上还有开塞缆槽(28),开塞电缆(2)和穿封电缆(3)内的低压电线(1)由端头套(5)的开口橡胶圈(22)的内环向外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开封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支分盒(6)由上支分盒盖(29)下支分盒盖(30)和变径开口橡胶圈(31)组成,上支分盒盖(29)和下支分盒盖(30)内每个支分口都有波纹管槽(23),上支分盒盖(29)外每个支分口两边都有一个扣夹(25),下支分盒盖(30)外每个支分口两边都有一个扣环(26),变径开口橡胶圈(31)外环同波纹管纹一样,内环有波纹管槽(23),纵向有一开口缝(27),上支分盒盖(29)在上下支分盒盖(30)在下,下支分盒盖(30)上的扣环(26)扣锁在上支分盒盖(29)的扣夹(25)上连接在一起,支分盒(6)支分口先夹装变径开口橡胶圈(31)再夹装比支分口直径细的开塞电缆(2)和穿封电缆(3),支分盒(6)支分口支分出的是开塞电缆(2),上支分盒盖(29)支分口和变径开口橡胶圈(31)内环的波纹管槽(23)上有开塞缆槽(28),支分盒(6)外形有垂直、十字和平行型三种;锡连器(7)由上连壳(32)、下连壳(33)、槽板(34)、胶封板(35)和铜连接槽片(36)组成,以塑料制成的上连壳(32)外左右两壳壁都有一个扣环(26),前后两线口的每个线口的壳顶壳壁都有一条防尘套槽(37),上连壳(33)内左右两壳壁都有一个夹槽(38),两线口的每一个线口的壳顶壳壁都有一条胶封板边槽(39),以塑料制成的下连壳(33)外左右两壳壁上端都有一个扣夹(25)下端都有一个固定座(40),前后两线口的每一个线口的壳底壳壁都有一条防尘套槽(37),下连壳(33)内左右两壳壁都有一个夹槽(38),两线口的每一个线口的壳底壳壁都有一条胶封胶封板边槽(39),以瓷、塑料制成的槽板(34)左右每端都有一个夹头(41),槽板(34)上开有数条U、矩形槽(42),每条U、矩形槽(42)壁上垂直还有一定位槽(43),槽板(34)有上下两面都有U、矩形槽(42)的双面槽槽板(34)和只有一面有U、矩形槽(42)的单面槽槽板(34),胶封板(35)四边有板边(44)板上有过线孔(45),以铜片弯曲成U、矩形的铜连接槽片(36)前后两端是夹线槽(46),中间部分是锡焊连接槽(47),锡焊连接槽(47)一边铜片还凸起一小块向槽外弯曲成定位夹片(48),下连壳(33)在下上连壳(32)在上,上连壳(32)的扣环(26)扣锁在下连壳(33)的扣夹(25)上连接在一起,槽板(34)装在上连壳(32)和下连壳(33)内,槽板(34)的夹头(41)夹装入上连壳(32)和下连壳(33)内的夹槽(38)中,单、双面槽槽板(34)叠加装在上连壳(32)与下连壳(33)内时,单面槽槽板(34)在下U、矩形槽(42)朝下,单面槽槽板(34)在上U、矩形槽(42)朝上,两块胶封板(35)分别装在槽板(34)的前后端,胶封板(35)的板边(44)装入上连壳(32)和下连壳(33)内的胶封板边槽(39)中,铜连接槽片(36)装在槽板(34) 的U、矩形槽(42)内,铜连接槽片(36)的定位夹片(48)装入槽板(34)的定位槽(43)中,开塞电缆(2)、穿封电缆(3)和固封电缆(4)内的低压电线(1)分别从两块胶封板(35)的过线孔(45)穿入锡连器(7)内的铜连接槽片(36)中,铜连接槽片(36)两端的夹线槽(46)将两端的低压电线(1)夹压固定,两端低压电线(1)内的铜质导线在铜连接槽片(36)的锡焊连接槽(47)中被锡焊电连接在一起,开塞电缆(2)、穿封电缆(3)的端头套(5)和固封电缆(4)的端头同锡连器(7)的防尘套槽(37)之间装有防尘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贤,未经李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77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