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IM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0299.7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许嘉森;刘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40B4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im 基因突变 检测 特异性 引物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医学和生物技术,具体的是涉及一种BIM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
背景技术
BIM基因存在于人2号染色体上,是一种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基因)蛋白家族促凋亡成员。BIM基因表达一个包含BH3(BCL2-homology domain3)结构域的蛋白,通过和Bcl2家族Bcl2-l1,BCL-XL,BCL2A1,MCL1等一些促生长的蛋白相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者和促进凋亡的蛋白BAX、BAK1相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BH3结构域是BIM基因发挥作用的关键功能域,研究发现该功能域与TKIs发挥作用密切相关。例如在TKIs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需要BIM基因的正常表达,并且BH3-类似药物能够明显增强其治疗效果。人类很多激酶表达异常导致的人类肿瘤细胞都会通过抑制BIM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MAPK1磷酸化修饰BIM蛋白来保持自身的生长优势。在几乎所有人类肿瘤中BIM基因的激活表达对于TKIs类药物发挥作用是必须的,而抑制BIM基因的表达则会导致TKIs耐药。表明BIM基因在TKIs药物发挥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BIM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主要有:Illumina光纤微珠芯片技术、Affymetrix6.0芯片技术。虽然Illumina光纤微珠芯片技术是高灵敏度和精确性的高通量检测系统,但是自动化程度低,手工操作比较多,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高通量的Affymetrix突变6.0芯片技术比较成熟,然而该芯片技术对于中低密度的临床诊断型芯片并不合适,很难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扩展检测众多生物学性状相关的突变或标签突变。另外,Affymetrix突变6.0芯片主要在表达谱芯片上比较强,物种较多,在突变芯片上相对较弱,而且检测价格昂贵,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本发明目标检测的BIM基因突变,如表所示:
SEQ ID NO.58BIM基因缺失突变
GTTGGTAGAGTTATCAATTAGGAAACCCAGTACAGAGTCTATTATAATTTAGATTGTACCTCATGATGAAGGCTAACTCAACAAACCCATCAGAACAGACACTGGAACAAAATGACATTTCTAAATACCATCCAGCTCTGTCTTCATAGGCTTCAGTGAGGTAAATCACTGTTCTCCATAGAGGCTGTGCCATTTTACATTCCCACCAACAGGGCACAAGGGTTCCAGTTTCTCCACATACTTACCAACACTTTTTTTTTTTTTTTTTTAACAGTAGTCATCCTAGAGGATATAGGTGATCTTTCACTGTGCTTTGGATTTATATTTACTGGCTTAGATTTGTATGGCCACCACCATAGTCAAGATACAGAACAACTCAACCACAAGGATTTCTCATGATACCTTTTTATAGCCACAGCCACCTCTCTCCCTCTTCCTTGAGCATTTTGTCATATGGTCATTGGTGATTAAA
(说明:该序列从第169位碱基开始,发生了2903位碱基的缺失突变,框中序列即为缺失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常规技术手段,根据缺失区域前后的碱基组成,在基因库中便能容易获得该缺失区域的碱基组成,因此,本发明目标检测的BIM基因缺失突变的内容是充分公开的。)
SEQ ID NO.59突变位点:A145G
GGGAGGTCATGCTTGGTTAATTGTTGCTAAGTAAATGGATTTTACCTTTGATTATTATTTTTCTGCCTTTATACAATGTGTTTTAGGCTTCTTTTAGACAAATAGACATTTTCCCATTACAAAGGACACTATCAGTTCTTCAGTATGGAATTTCTGTAAGAGTCAAGAAAACACACATCGGATCTTCCTACCTTTCTGTGGGGGTGTTTGAGGAGAGTGCTGTAGTAATGATTCTGTTGTAAAATGGGAAGTGTGACATTGATGGACTTAAGAATTTCTTAAAATACTGTCTTAAGCTGGCAAAACTCCTGGCATCCTCCACCTGACATAAACCAG
SEQ ID NO.60突变位点:C59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02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