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与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449.5 | 申请日: | 201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邓成亮;杜赵群;陈诗钟;于昊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38;D01H1/02;D01H1/14;D01H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式超喂 复合 纺纱 装置 工艺 | ||
1.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接罗拉(1),桥接罗拉(1)分别与调速罗拉(2)及前上罗拉(5)相接触,前上罗拉(5)通过桥接罗拉(1)将动力传递给调速罗拉(2),由调速罗拉(2)驱动握持辊对(3)旋转,在前上罗拉(5)上开有槽口,从而形成槽口区及位于槽口区两侧的钳口区,长丝束或纱线(10)经定位导纱钩(4)绕经握持辊对(3)的上辊,再经能间隙式向左或向右换位的双位导纱钩(8)间歇式地超喂于前上罗拉(5)的槽口区或钳口区,长丝束或纱线(10)经槽口区时,不被前罗拉钳口(12)所夹持,长丝束或纱线(10)经钳口区时,被前罗拉钳口(12)所夹持,长丝束或纱线(10)出前罗拉钳口(12)后与同步出前罗拉钳口(12)的短纤维须条(9)加捻汇聚形成间歇式超喂的包缠复合纱(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桥接罗拉(1)和所述调速罗拉(2)直径的互补变化,来调节不同的传递转速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罗拉(2)与所述握持辊对(3)的上辊同轴相连,调速罗拉(2)的直径小于所述握持辊对(3)的上辊的直径,以保证所述握持辊对(3)的表面线速度大于所述前上罗拉(5)表面线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位导纱钩(8)与所述定位导纱钩(4)一起被固接在与电磁开关(6)相连接的触发杆(7)上;
电磁开关(6)能随机或周期性地开或关控制触发杆(7)左右换位,从而实现所述双位导纱钩(8)随机或周期性地换位于所述钳口区或所述槽口区;电磁开关(6)常态关闭时,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在所述槽口区,呈超喂,或在所述钳口区,呈等量正常喂入;启动触发时,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在所述钳口区,呈等量正常喂入,或在所述槽口区,呈超喂;
超喂是指以不同超喂量的喂入,能使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以间歇变化的包缠角度和包缠量对所述短纤维须条(9)实施包缠,超喂量是指所述握持辊对(3)的线速度与所述前上罗拉(5)的表面线速度之比,其值大于1.0且小于等于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纱钩(4)与所述双位导纱钩(8)同步左右移位,以保证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的伸直;所述定位导纱钩(4)还可前后、上下移动来调节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在所述握持辊对(3)上辊的包围角。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长丝束或纱线(10)经张力定位导纱钩(4)后绕行通过握持辊对(3),此时,桥接罗拉(1)将前上罗拉(5)的转动传递于调速罗拉(2)使其驱动握持辊对(3)转动并以一定的张力输出长丝束或纱线(10),当电磁开关(6)打开时,触发杆(7)向右移动驱使双位导纱钩(8)向右换位至前上罗拉(5)的槽口区,并将长丝束或纱线(10)从前上罗拉(5)的槽口区引入前罗拉(13),出前罗拉钳口(12)后与经后罗拉(15)、中罗拉(14)和前罗拉(13)牵伸拉细并由前罗拉钳口(12)输出的短纤维须条(9)在前罗拉(13)前侧加捻汇聚形成超喂;
第二步、当电磁开关(6)关闭时,触发杆(7)向左移动驱使双位导纱钩(8)向左换位至钳口区,并将长丝束或纱线(10)引入前罗拉(13),出前罗拉钳口(12)后与经后罗拉(15)、中罗拉(14)和前罗拉(13)牵伸拉细并由前罗拉钳口(12)输出的短纤维须条(9)在前罗拉(13)前侧加捻汇聚形成正常喂入,重复以上过程,即可得到间歇式超喂的包缠复合纱纱(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在所述握持辊对(3)的上辊上加绕1-3圈以增加握持作用及张力稳定。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环锭细纱机上对短纤维须条的间歇式超喂包缠的复合纺纱。
9.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纺纱工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环锭细纱机上对短纤维须条的间歇式超喂包缠的复合纺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4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