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与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449.5 | 申请日: | 201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邓成亮;杜赵群;陈诗钟;于昊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38;D01H1/02;D01H1/14;D01H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式超喂 复合 纺纱 装置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锭纺纱领域中的间歇式超喂包缠的复合纺纱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包缠纱织物具有较好的外观风格,手感和舒适性,因此该类织物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由于包缠纱的花式效果依赖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传统的包缠纱都是欠喂的,即长丝束是紧张力的,故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纺制这类包缠复合纱的关键技术在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方法与装置。
国内外有包缠复合纱的相关研究,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将长丝纱通过导纱杆后引入中罗拉或前罗拉后,在进入前罗拉前与短纤维须条并合,经加捻后形成复合纱。如范拥慧的专利适合纺制特高支纱的包缠纺纱技术(专利申请号:200910035434.4)中介绍了从前罗拉钳口后方喂入两根长丝,平行排列在牵伸须条的两侧,与其一起喂入前罗拉钳口,经加捻成包缠纱,此为欠喂的复合纺纱。又如赵焕臣的专利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与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044026.7)介绍了有两种原料经牵伸区罗拉牵伸拉细后的短纤维须条以一定间距从前罗拉钳口输出,一根加捻成为芯纱,另一根在转移皮辊表面呈自由纤维状态,经气流附面层的作用,在包缠罗拉的沟槽出与芯纱产生包缠,形成包缠纱,也是欠喂式的复合纺纱。还有如赵焕臣的专利短纤维包缠复合纺纱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20085218.8)在环锭细纱机纱加装一套包缠装置,包括转移皮辊、包缠罗拉和链接杆,来纺制包缠纱。这些装置中有些虽然机构简单、操作容易,但是由于长丝纱喂入时的张力偏高,无法实现超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于环锭纺纱的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使生产中长丝束的张力稳定且对短纤维须条的间歇包缠效果较好,从而提高包缠复合纱的质量和改善外观效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传统环锭细纱机前罗拉的转动,经桥接罗拉和调速罗拉调速驱动握持辊对引入长丝束或纱线,并经开槽前上罗拉的钳口区或槽口区实现正常喂纱和超喂,而后加捻汇聚形成间歇式超喂包缠复合纱。通过随机或周期性地改变引入长丝束或纱线在开槽前上罗拉上位置可以实现不同包缠效果的包缠复合纱。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接罗拉,桥接罗拉分别与调速罗拉及前上罗拉相接触,前上罗拉通过桥接罗拉将动力传递给调速罗拉,由调速罗拉驱动握持辊对旋转,在前上罗拉上开有槽口,从而形成槽口区及位于槽口区两侧的钳口区,长丝束或纱线经定位导纱钩绕经握持辊对的上辊,再经能间隙式向左或向右换位的双位导纱钩间歇式地超喂于前上罗拉的槽口区或钳口区,长丝束或纱线经槽口区时,不被前罗拉钳口所夹持,长丝束或纱线经钳口区时,被前罗拉钳口所夹持,长丝束或纱线出前罗拉钳口后与同步出前罗拉钳口的短纤维须条加捻汇聚形成间歇式超喂的包缠复合纱。
优选地,通过所述桥接罗拉和所述调速罗拉直径的互补变化,来调节不同的传递转速比。
优选地,所述调速罗拉与所述握持辊对的上辊同轴相连,调速罗拉的直径小于所述握持辊对的上辊的直径,以保证所述握持辊对的表面线速度大于所述前上罗拉表面线速度。
优选地,所述双位导纱钩与所述定位导纱钩一起被固接在与电磁开关相连接的触发杆上;
电磁开关能随机或周期性地开或关控制触发杆左右换位,从而实现所述双位导纱钩随机或周期性地换位于所述钳口区或所述槽口区;电磁开关常态关闭时,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在所述槽口区,呈超喂,或在所述钳口区,呈等量正常喂入;启动触发时,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在所述钳口区,呈等量正常喂入,或在所述槽口区,呈超喂;
超喂是指以不同超喂量的喂入,能使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以间歇变化的包缠角度和包缠量对所述短纤维须条实施包缠,超喂量是指所述握持辊对的线速度与所述前上罗拉的表面线速度之比,其值大于1.0且小于等于2.5。
优选地,所述定位导纱钩与所述双位导纱钩同步左右移位,以保证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的伸直;所述定位导纱钩还可前后、上下移动来调节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10)在所述握持辊对上辊的包围角。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双位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4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