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1598.9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旺玉;彭毅;田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热 吸液芯 结构 | ||
1.一种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冷凝区,每一冷凝区由位于中心的起端槽道向外逐级分叉形成的多级槽道结构构成,每一级包括至少两条细槽道,各级中细槽道的数量由中心向外逐级增多;每一级中的细槽道之间以及各级的细槽道之间相互连通使每一冷凝区形成网络状槽道结构;
所述后一级的细槽道的宽度小于前一级的细槽道的宽度,后一级的细槽道的长度小于等于前一级的细槽道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冷凝区之间设有由中心向外延伸的直通道,该直通道的宽度大于冷凝区中各条细槽道的宽度;所述直通道的两侧设有连接通道将所述相邻两冷凝区中各级细槽道连接到直通道上,所述连接通道的宽度小于直通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后一级的细槽道的宽度与前一级细槽道的宽度的比为0.6~0.8,后一级的细槽道的长度与前一级细槽道的长度的比为0.6~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分叉角为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的起端槽道起,每一级的每一细槽道均一分为二,分叉后的细槽道弯折成平行状态向外延伸;同一级相邻两细槽道分出的四条细槽道中,位于中间的两条相交后合并成一条,使得后一级的细槽道的数量比前一级的细槽道的数量多一个;各级相邻的细槽道首尾相连通形成多边形网络状槽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级槽道结构之间由同心的圆弧形通道分隔;从所述的起端槽道起,每一级的每一细槽道均一分为二,上一级的细槽道向外延伸至和该级与下一级之间的圆弧形槽道相交,每个交点分叉成两条细槽道形成下一级槽道结构;所述各级的细槽道以及圆弧形通道相互连通形成网络状槽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的起端槽道起,每一级的每一细槽道均一分为二,分叉后的细槽道弯折成平行状态向外延伸;同一级相邻两细槽道分出的四条细槽道中,位于中间的两条通过水平通道连接在一起;所述各级的细槽道以及水平通道相互连通形成网络状槽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凝区的外围设有环形通道,每一冷凝区的最后一级的细槽道与该环形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状槽道结构通过在铜板或铝板上利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制成。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制成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部和冷凝部,其中,冷凝部由所述的吸液芯结构制成,蒸发部内设有吸热芯,所述吸液芯结构中的由边网络状槽道结构围成的部分形成支撑柱,该支撑柱支撑在蒸发部的吸热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59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视觉传感器及吸引装置的吸附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