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1767.9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华;沈金德;徐窕;沈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314512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虫 寄主 花子 实体 及其 培育 方法 | ||
1.一种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蛹虫草子实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孢子分离提纯复壮,得到蛹虫草菌丝体,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12天,淘汰绒毛多不转色的菌丝体,挑选转色好,转色快,贴着培养基长势快的菌丝体留种;
第二步:在20℃-22℃,120r/m的条件下,将第一步得到的留种菌丝体经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4-5天,并且有小菌球充满液体培养基,制成液体菌种;
第三步:用消毒剂对金蝉幼虫进行浸泡消毒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洗三次,用紫外灯照2小时,最后在蝉幼虫身体上用无菌针扎小洞8个,前胸4个,后胸4个,用无菌注射器吸入第二步得到的液体菌种注入蝉幼虫体后背;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已注射感染的蝉幼虫置于无菌的组培瓶内,用注射器将0.1ml液体菌种注入蝉幼虫外体,盖上瓶盖,黑暗保湿培养3天,温度为18℃-23℃,湿度为80-100%;然后在20℃下培养20天,光照为12h/d,光照强度为在150-250lx,打开瓶盖,注入2ml无菌水,继续培养30-40天,至蝉花子实体长至3cm及以上长,即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固体培养基的成份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的蔗糖1.5%,马铃薯2%,KH2PO40.25%,MgSO4·7H2O 0.15%,维生素B10.01%,琼脂1.6%和蛋白胨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的液体培养基的成份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的蔗糖3%,马铃薯2%,KH2PO4 0.3%,MgSO4·7H2O 0.15%,维生素B1 0.01%,琼脂0.05%和蛋白胨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中多个小洞的具体数量为8个,分别为前胸4个,后胸或后背4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未经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76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服务器设备、通信设备
- 下一篇:旋转角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