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1767.9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华;沈金德;徐窕;沈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314512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虫 寄主 花子 实体 及其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蝉花(Cordyceps sobolifera;C.cicadae)也称蝉蛹草,是一种具有动物和植物特征的奇妙生物复合体,其生物根是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开花、分枝。蝉花属于生物病态现象,是一种虫菌相依的组合体。秋季来临,蝉钻入土中,逐渐变成蝉蛹,在羽化前被虫草菌类寄生,当生活备件适宜时,就开始在虫体内萌发成菌丝体,吸收虫体的营养,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转化为有性阶段,渐渐从顶端开花分枝,故而得名蝉花,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江苏等地。
南北朝时期雷斅写的《雷公炮灸论》中记载道:“蝉花,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东角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研细用之。”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于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同时也是关于虫生真菌最早的文字记载。而《雷公炮灸论》则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灸学专著。书中记载了300多味中草药的加工方法,距今1500年,比冬虫夏草的记载整整提早了800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蝉花,并对其药用价值有所了解。此后,专家们又从《本草纲目》上查到了有关蝉花用途的记载。从北宋中叶苏颂撰写的《图经本草》中看到了有关蝉花的记载:“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医工云:人药最奇。”从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都找到了有关蝉花记载。
金蝉,又名知了猴,隶属于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金蝉含蛋白质,为牛肉的2.5倍,鸡肉的2倍,又由于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对促进生长发育,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天然无公害高效营养食品,特别是金蝉能进行大规模人工饲养,为生产蝉花提供稳定安全的原料来源,因此,用金蝉幼虫进行人工培养研究蝉花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在自然界蝉幼虫寄主虫草菌完成一个世代需3年以上时间,这表明形成蝉花有性型的时间长,而且在自然界菌虫感染率低。
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068632公开了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1)分离原始菌株,(2)培养蝉花拟青霉,及用蝉拟青霉孢子感染家蚕老熟幼虫。以上采用老熟家蚕幼虫。此外,一些生物学专家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解决对蝉花市场的需求,由于液体发酵生产只有菌丝体,没有虫体。另外用大米、小麦等作培养基生产的蝉花子实体也没有蝉虫体,无法获得和天然同样外形的蝉花,而用蝉幼虫生产蝉花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染率高、出草率高的蝉花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蝉幼虫为寄主的蝉花子实体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蛹虫草子实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孢子分离提纯复壮,得到蛹虫草菌丝体,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12天,淘汰绒毛多不转色的菌丝体,挑选转色好,转色快,贴着培养基长势快的菌丝体留种;
第二步:在20℃-22℃,120r/m的条件下,将第一步得到的留种菌丝体经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4-5天,并且有小菌球充满液体培养基,制成液体菌种;
第三步:用消毒剂对金蝉幼虫进行浸泡消毒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洗三次,用紫外灯照2小时,最后在蝉幼虫身体上用无菌针扎多个小洞,用无菌注射器吸入第二步得到的液体菌种注入蝉幼虫体后背;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已注射感染的蝉幼虫置于无菌的组培瓶内,用注射器将0.1ml液体菌种注入蝉幼虫外体,盖上瓶盖,黑暗保湿培养3天,温度为18℃-23℃,湿度为80-100%;然后在20℃下培养20天,光照为12h/d,光照强度为在150-2501x,打开瓶盖,注入2ml无菌水,继续培养30-40天,至蝉花子实体长至3cm及以上长,即收获。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的固体培养基的成份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的蔗糖1.5%,马铃薯2%,KH2PO40.25%,MgSO4·7H2O 0.15%,维生素B10.01%,琼脂1.6%和蛋白胨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未经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7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服务器设备、通信设备
- 下一篇:旋转角检测装置